孫星衍《周易集解》(孫氏周易集解)
唐李鼎祚撰有《周易集解》一書,集結了漢代諸多易學大家的註解,也是研究漢易不可缺的重要典籍。孫星衍則在李鼎祚的基礎上另撰《周易集解》,原書將其所收錄的注解與李鼎祚集解和王弼注並列。本電子書所收錄的粵雅堂叢書本則只截取孫星衍自己的集解,另成一書,名《孫氏周易集解》。
- 閱讀內文 about 孫星衍《周易集解》(孫氏周易集解)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唐李鼎祚撰有《周易集解》一書,集結了漢代諸多易學大家的註解,也是研究漢易不可缺的重要典籍。孫星衍則在李鼎祚的基礎上另撰《周易集解》,原書將其所收錄的注解與李鼎祚集解和王弼注並列。本電子書所收錄的粵雅堂叢書本則只截取孫星衍自己的集解,另成一書,名《孫氏周易集解》。
題要曰:易緯《通卦驗》馬端臨《經籍考》、《宋史‧藝文志》俱載其名。黃震《日抄》謂其書大率為卦氣發。朱彝尊《經義考》則以為久佚,今載於說郛者,皆從類書中湊合而成,不逮什之二三,蓋是書之失傳久矣。
題要曰:其書首言「卦氣起中孚」,而以坎離震兌為四正卦,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又以自復之坤十二卦為消息,餘雜卦主公、卿、大夫、侯,風雨寒溫以為徵應,蓋即孟喜京房之學所自出。漢世大儒言易者,悉本於此,最為近古。
《筮法》的名稱是文物整理者所給予,因為其內容皆與古代數字卦的占筮法有關,因此名為《筮法》。目前多數學者都偏向認為這可能是屬於「歸藏」易的占筮法。文物整理者為方便今人閱讀與引用,根據其內容將整篇分三十節,並給與章節名稱。
《辯易九六論》為唐朝劉禹錫所著,收錄於《全唐文》,文中兼論筮法與占法。
但要了解焦循易學最精要的,莫過於《易圖略》。《易圖略》可以說是焦循易學的義理闡釋,因此研讀焦循易者,建議以《易圖略》做為開始。
其自敘曰:「十數年來,以測天之法測易,而此三者乃從全易中自然契合。既撰為通釋二十卷,復提其要為圖略:圖五篇,原八篇發明旁通相錯時行之義,論十篇破舊說之非,共二十三篇,編為八卷,次章句後。」
焦循治易,不依傍前人,於清代考據中,獨樹一幟,他建立了「旁通」、「當位失道」、「時行」、「相錯」、「比例」等《易》學法則,以為卦爻規律。《雕菰樓易學三書》中的《易通釋》也是其易學的第一本大著。
王弼注易,冠絕古今,但王弼只注解了六十四卦卦爻辭、《彖傳》、《象傳》、《文言傳》。後世將韓康伯所注《繫辭》、《序卦》、《說卦》、《雜卦》與王弼周易注合刊為《周易王韓注》。孔穎達《周易注疏》(或稱《周易正義》)亦採王韓注。
另本電子書也收錄了王弼的《周易略例》,略例可以說是王弼易學的綱領,是了解王弼易學方法的重要文集。
《周易略例》則是王弼對於其易學所撰的系列綜合性文章,共有〈明彖〉、〈明爻通變〉、〈明卦適變通爻〉、〈明象〉、〈辯位〉、〈略例下〉、〈卦略〉等七篇,講述其注易的原理與法則,也是研究王弼易學的重要著作。
所著《易童子問》三卷,收錄於《歐陽文忠公集》(或簡稱《文忠集》)第七十六至七十八卷,以問答的方式表達其對於《易經》的一些見解。每個問題都以「童子問」做為開始。
文忠公是第一位對於《十翼》以及諸如「四元德」等傳統見解提出質疑與抨擊的大儒,而這些見解也影響了後世許多學者,甚至得到近現代許多學者考證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