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大壯卦

Jack 發表於

 

  閱讀古書, 2, 3, 4, 5, 6


䷡〈坤宮四世卦,消息二月〉

大壯,利貞。

【注】陽息泰也。壯,傷也。大謂四,失位,為陰所乘,兌為毀折,故傷。與五易位乃得正,故利貞也。

【疏】

此虞義也。陽息泰成大壯,馬氏亦云:「壯,傷也。」《方言》曰:「凡草木刺人,北燕、朝鮮之間謂之策,或謂之壯。」郭璞註云:「今淮南亦呼壯為傷,是也。」陽大陰小,故大謂四。以九居四為失位,五陰乘之,陰氣賊害。又體兌,兌為毀折,故名大壯。《太玄》準之以夷,夷亦傷也。四當升五,與五易位,則各得其正,故利貞也。。

初九,壯于止,征凶,有孚。

【注】初為止,應在四。震足亦為止,為征。初四敵應,故壯于止,征凶。四上之五成坎,已得應四,故有孚。

九二,貞吉。

【注】變得位,故貞吉。

九三,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

【注】應在上也。三陽君子,小人謂上。二變三體离,离為罔。上乘五,故用壯。三據二,故用罔。體乾夕惕,故貞厲。

羝羊觸藩,羸其角。

【注】兌為羊,陽息之卦,故云羝。藩謂四也。羸讀為纍,三欲觸四,而應上,故羸其角。角謂上也。

九四,貞吉悔亡。藩決不羸,壯于大轝之腹。

【注】失位,悔也。之五得中,故貞吉而悔亡矣。體夬象,故藩決。震四上處五,則藩毀壞,故藩決不羸。腹讀為輹,坤為大轝,為腹,四之五折坤,故壯于大轝之腹。

六五,喪羊于易,无悔。

【注】四動成泰,坤為喪也。乾為易,四上之五,兌還屬乾,故喪羊于易。動各得正,而處中和,故无悔。

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艱則吉。

【注】應在三,故羝羊觸藩。遂,進也。變之巽,巽為進退,故不能退不能遂。五動上乘剛,故无攸利。坎為艱,藩決難解,得位應三,故艱則吉。

【疏】

初為至有孚:爻例初為止,應在四,四體震,震為足,為行,故震足為止,為征。初四皆陽,敵應无與,故壯于止征凶。四之五成坎,坎為孚,初正應四,故有孚也。此兼虞義。

變得至貞吉:此虞義也。

三陽至貞厲:此虞義也。三正應上,三陽君子,謂乾三也。小人謂上者,上得位,不得為小人。以大壯為陽息之卦,息至五,體夬,夬上為小人,故《雜卦》曰:「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是上為小人也。二變三,體离。包犧作結繩以為罔罟,蓋取諸离,故离為罔。五已正,上逆乘陽,故用壯。三得位,據二,故用罔。三多凶,體乾,三夕惕,有危象,故貞厲也。

兌為至上也:三體兌,息至五,上亦體兌,兌為羊,故三、五、上皆有羊象。《說文》曰:「羝,牡羊也。」陽息之卦,故曰羝。馬氏云:「藩籬落也。」四體震,震為萑韋,為竹木,故為藩也。羸讀為纍,讀從鄭虞,故馬氏云:「大索也。」四之五,上變體巽,巽為繩,故為羸。四為藩,三欲觸四而應上,故羸其角。爻例上為角也。此兼荀義,荀唯以角謂五為異也。

失位至之腹:此虞義也。四失位,宜有悔之。五得正,得中,故貞吉而悔亡矣。初至五,體夬。夬者,決也,故藩決。四體震,之五則震體壞,故藩決不羸。古腹輹復字止作复,而此經輹字或又作腹,故云腹讀為輹。五本坤也,坤為大轝,為輹。四之五體坎,坎折坤體,故壯于大轝之腹也。

四動至无悔:此虞義也。四失位,動成泰,外體坤。坤喪于乙,故為喪也。乾以易知,故乾為易。鄭氏謂:「易,佼易也。」四上之五體坎,坎五乾也,故兌還屬乾,喪羊于易也。四、五易位,動各得正,五處中應和,故无悔矣。

應在至則吉:此虞義也。上應在三,而隔于四。四為藩,故羝羊觸藩,遂有進往之義,故云進也。五已正,上變體巽,震巽特變,故云變也。巽為進退,《說卦》文。應三隔四,故不能退;進窮于上,故不能遂,羸其角之象也。乾為利,五動正位,上乘五剛,故无攸利。五正,上體坎,為艱。藩決難解,《乾鑿度》文。四之五,故藩決難解。不變之巽,得位應三,故艱則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