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宮三世卦,消息七月〉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注】陰消乾又反泰也,謂三比坤滅乾,以臣弒君,以子弒父,故曰匪人。君子謂五,陰消陽,故不利君子貞。陽詘陰信,故大往小來。
【疏】此虞義也。否消卦,卦自乾來,故云陰消乾。泰反成否,故云反泰,與泰旁通也。匪人,謂三陰消至三成坤,故云比坤滅乾。臣謂坤,子謂𨔵艮也。弒父弒君,人道滅絶,故曰匪人。虞氏謂:「與比三同義。」尋比乃坤歸䰟也。六三為鬼吏,故曰匪人。否乾世以三為財,其謂匪人,以消乾也。義各有取,虞氏非是。外體三爻唯五得正,故君子謂五。陰消至五,故不利君子貞。爻辭「其亡其亡」是也。五大人,而稱君子者,陰陽消息之際,君子小人之辯宜明,故稱君子也。陽詘在外,故曰大往。陰信在內,故曰小來。
初六,拔茅茹,以其𦳢,貞吉亨。
【注】初惡未著,與二三同類。承五變之正,猶可亨,故曰貞吉亨。
六二,苞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注】二正承五,為五所苞,故曰苞承。小人謂初,二拔茅及初,初之正,故吉。大人謂五。否,不也。乾坤分體,天地否隔,故大人否亨。
六三,苞羞。
【注】否成于三,坤恥為羞,今以不正為上所苞,故曰苞羞。
九四,有命无咎,𢐉离祉。
【注】𢐉,類。离,麗。祉,福也。巽為命,乾為福。四受五命,以據三陰,故无咎。四失位,變應初,與二同功。二离爻,故同類皆麗乾福矣。
九五,休否,大人吉。
【注】陰欲消陽,五處和,居正,以否絶之。乾坤異體,升降殊隔,卑不犯尊,故大人吉也。
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注】消四及五,故其亡其亡,巽為桑,桑者喪也。坤為喪,以陽苞陰,故曰苞桑。繫者坤繫于乾,不能消乾使亡也。荀氏謂:「苞者乾坤相苞也。」桑者上玄下黃,乾坤相苞以正,故不可亡。
上九,傾否,先否後喜。
【注】否終必傾,應在三,故先否。下反于初,成益,體震,民說无疆,故後喜。
【疏】
初惡至吉亨:坤為積惡,初尚微,故惡未著。二拔茅而及茹,茹謂初。以其𦳢,是初與二三同類承五也。初四失位,變之正,則猶可亨,故曰貞吉亨。否初言亨者,否陰消之卦,陰消成坤,坤至柔而動也剛。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故否初獨言亨也。
二正至否亨:二得位,故二正承五。五苞桑,故為五所苞也。苞二承五,故曰苞承。《乾鑿度》:「遘初為小人。」觀遘皆消卦,故觀初亦為小人。否之小人,指初也。荀氏以二為小人。案:二得位,故《乾鑿度》以𨔵二為君子。荀氏非也,或傳寫之訛耳。初惡未著,辨之早,故吉。大人者,君人五號之一,故謂五。否,不,虞義也。否亨,言不亨也。乾坤分體以下,荀義也。乾陽坤陰,分陰分陽,故云分體。天地不交,故云否隔。凡乾與坤交,則稱亨。否隔之世,三陰雖同類承五,五不下應,故大人否亨。
否成至苞羞:陰消至三成否,故云否成于三。坤為恥,虞義也。《廣雅》曰:「羞,恥也。」故云坤恥為羞。三不正為上所苞,以陽苞陰,是苞羞也。《孟子》曰:「無羞惡之心,非人也。」故彖以三為匪人。
𢐉類至福矣:此九家義也。《說文》云:「𢐉,古文疇。」《虞書》帝曰:「𢐉咨。」又鄭氏《尚書.酒誥》曰:「若𢐉圻父今皆讀為疇。」《漢書.律歷志》曰:「疇人子弟分散。」*李奇云:「同類之人。」是疇為類也。坤《彖傳》曰:「乃與類行。」《繫上》曰:「方以類聚。」此卦曰𦳢、曰𢐉,皆以三陰為類矣。《說卦》曰:「离者麗也。」故云离麗。九家謂:离附也。麗為附著,其義同也。四近五,受五命以據三陰,故无咎。九家謂:「无命而據則有咎也。」《繫下》曰:「二與四同功。」謂同是陰位。鄭氏易例,乾四初震爻,五二坎爻,上三艮爻也。坤四初巽爻,五二离爻,上三兌爻也。初與二三同類,承五,四變應之,故與二同功。二离爻,故同類。三爻皆麗乾福矣。
*此應出自《史記.曆書》。
陰欲至吉也:此九家義也。否者消卦,故陰欲消陽。以九居五,故處和居正。休者止息,否者閉隔,故以否絶之謂之休否。乾坤異體,猶分體也。乾上升,坤下降,故云升降殊隔。否七月,萬物已成,乾坤位定,卑不犯尊,故大人吉也。盛明之世,小人當遠,大人利見。今小人以志君為吉,大人以休否為吉。此義唯施諸於否家,蓋不如是則君臣之道息矣。
消四至可亡:荀氏曰:「陰欲消陽,由四及五,故曰其亡其亡。」巽為桑,虞義也。桑者喪也,《漢書.五行志》文。《尚書大傳》曰:「武丁時桑榖生于朝,祖乙曰:『桑穀野草也,野草生于朝,亡乎。』」是桑者喪亡之象。坤喪于乙,故為喪。否內坤外乾,故曰坤繫于乾。凡言繫者,皆陰繫于陽。陰繫于陽,為陽所苞,故曰繫于苞桑。亡者保其存者也。五為陽位,處和居正,坤繫于乾,故不能消乾使亡也。荀氏謂:苞者乾坤相苞者,《參同契》文。《文言》曰:「天玄而地黃。」《攷工記》畫繪之事有五色,天曰玄,地曰黃。言桑之色象乾坤也。《繫上》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荀彼注云:「謂否卦也。」乾坤各得其位定矣,是相苞以正五色故不可亡也。
否終至後喜:高誘注《淮南》曰:「傾猶下也。」上反初,故曰傾否。否終必傾,虞據《傳》釋經也。卦體下為先,上為後,應在三,否成于三,故先否。益自否來,故云下反于初成益體震,民說无疆,說有喜意,故後喜。此虞義也。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