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履卦

Jack 發表於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艮宮五世卦消息六月〉

履虎尾,不咥人,亨利貞。

【注】坤三之乾,與嗛旁通,以坤履乾,故曰履。《彖》曰:「履,柔履剛也。」坤之乾成兌,兌為虎,初為尾。以乾履兌,故履虎尾。咥,齕也。乾為人,兌說而應虎口,與上絶,故不咥人亨。五剛中正,履危不疚,故利貞。王弼本脫利貞。

【疏】此荀虞義也。荀注嗛《彖傳》曰:「陰去為离,陽來成坎。」陰去為离,成履;陽來成坎,為嗛。則履乃坤三之乾。虞于嗛卦引彭城蔡景君說:「剝上來之三,此當自夬來。」虞无一陰五陽之例,故不云自夬來也。虞用需上變巽為小畜之例,謂變訟初兌也。坤三之乾,以柔履剛,故名履,而引《彖傳》以明之。郭璞《洞林》曰:「朱雀西北,白虎東起。」注云:「离為朱雀,兌為白虎;白虎西方宿,兌正西,故云虎。」《洞林》皆以兌為虎。虞注此經,云俗儒以兌為虎,蓋漢儒相傳以兌為虎,虞氏斥為俗儒,非是。虞氏據旁通,謂嗛坤為虎,今不用也。爻例近取諸身,則初為趾,上為首;遠取諸物,則初為尾,上為角。今言「虎尾」,故知尾謂初。以卦言之,坤三之乾,以柔履剛,故名履;以爻言之,坤之乾體兌,兌為虎,初為尾,以乾履兌,故「履虎尾」。所以取義于虎尾者,《序卦》曰:「履者,禮也。」《荀子.大畧》曰:「禮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則顛蹷陷溺;所失微,而其為亂大者,禮。」是以取義于虎尾也。咥,齕,馬義也。人象乾德而生,故乾為人,兌為和說,而應乾剛。三為虎口,與乾異體,故與上絕。三不當位,故「咥人,凶」。兌說而應,故「不咥人,亨」。九五「貞厲」,是履危也;以剛中正,故「不疚」。《彖傳》「剛中正」以下,正以釋利貞之義。王弼本脫「利貞」二字,荀氏有之,今從古也。

初九,素履,往无咎。

【注】初為履始,故云素。應在四,四失位,變得正,故「往无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注】二失位,變成震,為道,為大塗,故「履道坦坦」。虞氏謂履自訟來,訟時二在坎獄中,故稱「幽人」。之正得位,震出兌說,故「貞吉」。

六三,眇而眂,𤿑而履。履虎尾,咥人凶。

【注】离目不正,兌為小,故「眇而視」;巽為股,訟坎為曳,故「𤿑而履」。位在虎口中,故「咥人凶」。

武人為于大君。

【注】三失位,變成乾,乾為武人。應在上,乾為大君,故「武人為于大君」。《外傳》曰:「武人不亂。」

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注】愬愬,敬懼貌。體與下絶,乾為敬,四多懼,故愬愬。變體坎,得位承五,應初,故終吉。

九五,夬履,貞厲。

【注】三上已變,體夬象,故夬履。四變,五在坎中,故貞厲。

上九,眂履考詳,其旋元吉。

【注】考,稽詳徴也。應在三,以三之視履,稽其禍福之詳。三上易位,故「其旋元吉」。《象》曰:「大有慶也。」

【疏】

初為至无咎:《乾鑿度》曰:「太素者,質之始。」鄭注《尚書大傳》曰:「素猶始也。」初為履始,故云「素」。素亦始也,故云「素履」。應在四以下,虞義也。初與四應,九四失位,「愬愬終吉」,是變得正。初往應四,故「往无咎」也。

二失位至貞吉:此虞義也。二變體震,乾為道;震得乾之初,故為道,為大塗。《倉頡篇》曰:「坦,著也。」陽在二,大道著明,故履之「坦坦」。幽人,幽繫之人。《尸子》曰:「文王幽于羑里。」《荀子》曰:「公侯失禮則幽。」訟時二體坎,坎為獄,二在坎獄中,故稱「幽人」。俗謂高士為幽人,非也。二失位,變之正,故為得位。震出,兌說,出獄而喜,貞吉之象。

离目至咥人凶:此虞義也。离在二、五稱正,今在三,故不正。《說文》曰:「眇,一目小也。」兌為小,小目不正,故為眇。古而能通,故「眇而視」,謂視上也。巽為股,坎為曳,皆《說卦》文。行以股而曳,𤿑之象,故「𤿑而履」。虞氏據旁通,以嗛震為足,今不用也。兌三為口,故云「位在虎口中」。眇而視,非禮之視也;𤿑而履,非禮之履也。以位不當,故有是象。《象》曰:「咥人之凶,位不當也。」

三失至不亂:兌三變成乾。《楚語》曰:「天事武。」韋昭云:「乾稱剛健,故武。」乾為人,為武,故為武人。《說卦》曰:「乾以君之。」故乾為大君,應在上,是「為于大君」也。俗說謂三為大君,非是。「武人不亂」,《晉語》文,引之者,證武人非三也。

愬愬至終吉:《序卦》曰:「履者禮也。」《白虎通》曰:「以履踐而行禮,以敬為主。」不敬則禮不行,故卦名為履。此卦之義。柔履剛,則咥人;乾履兌,則不咥人,敬與不敬之殊也。子夏曰:「愬愬,恐懼貌。」宣六年《公羊傳》曰:「靈公望見趙盾,愬而再拜。」何休注云:「知盾欲諫,以敬拒之。」是故愬愬者,恐懼行禮,兼有敬義,故云「敬懼貌」。乾與兌絶體,故云「體與下絶」。兌為虎,初為尾,四履兌初,敬懼愬愬,是「履虎尾不咥人」之象。四失位,變體坎,上承九五,下應初九,故終吉。此兼虞義也。

三上至貞厲:此虞義也,夬履兩象易也,故三上易位體夬。象曰「夬履」,蓋制禮之人也。四變,五體坎,坎為疾,為災,故貞厲。以乾履兌,五在乾體,有中正之德,而又常存危厲之心,此其所以履帝位而不疚歟。

考稽至慶也:此虞義也。考稽,《小爾雅》文。《廣雅》曰:「稽,考問也。」字本作卟,《說文》曰:「卜以問疑也,从口卜。讀與稽同」。《書》云:卟疑。《大戴.四代》曰:「天道以視,地道以履,人道以稽。」所謂人與天地相參也。詳,古文祥。《呂氏春秋》曰:「天必先見祥。」高誘云:「祥,徴應也。」故謂詳為徴也。《中庸》曰「國家將興,必有禎祥」是吉祥也。豐上六《象傳》曰「天際祥也」,昭十八年《春秋傳》曰「將有大祥」,《尚書大傳》曰「時則有青眚」,青祥是凶祥也。則祥兼吉凶,故云以三之視履,稽其禍福之祥。旋,反也。三位不當,故視履皆非禮,上亦失位,兩爻易位,各反于正,故其旋元吉。二四已正,三上易位成既濟,故《傳》曰「大有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