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宮遊䰟卦,消息內卦正月,外卦二月〉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注】大壯四之五,與比旁通。需,須也。乾陽在下,坎險在前,乾知險故須。四之五,坎為孚,离為光,故有孚光。坎為雲,雲須時欲降,乾須時當升。三陽既上,二位天位,故亨貞吉。坎為大川。
【疏】卦自大壯來,從四陽二陰之例也。案:大壯九四:「貞吉,悔亡。壯于大轝之腹。」虞注云:「失位悔也。之五得中,故貞吉而悔亡矣。」震四上處五,則藩毀壞,故決不羸。坤為大轝,為輹;四之五折坤,故壯于大轝之輹,是其事也。「需,須也」,《彖傳》文。《京房易傳》曰:「需者,待也。」須亦待也。乾知險,《下繫》文。乾下坎上,乾當上升,以知險,故需而不遽進。《彖傳》所謂「剛健而不陷」是也。卦氣需當驚蟄。《太玄》準為䎡,范望注云:「是時陰尚在上,萬物滋生,猶以為難。」是需之義也。大壯四之五,體坎互离,坎信,故有孚;离日,故稱光。坎在上為雲,在下為雨,上下无常,是以荀注乾《彖傳》曰:「乾升于坤曰雲行,坤降于乾曰雨施。」是坎有升降之理,故此卦之義:坎當降,乾當升。升降有時,因名為需。需,須也。雲出自穴,則入于穴,是「須時欲降」也;須道已終,陽當上升,是「須時當升」也。以「亨貞吉」為二居五者,因彖與爻辭皆有「貞吉」之文而知之。五為天位,故《彖傳》曰:「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彖》之正中,《象》之中正,皆謂二居五矣。《說卦》曰:「坎為溝瀆。」《《考工記》》:「匠人為溝洫,專達于川。」故坎為大川。宣公十二年《春秋傳》曰:「川壅為澤。」杜預注云:「坎為川。」是也。乾升涉坎,故「利涉大川」,此兼用荀、虞義也。尋用九用六之法,无兩體升降之例。荀于需、泰、升三卦皆然。案:泰、升二卦,九二升五,不當言一體俱升。唯需之外卦為坎,取象于雲之出入,坎當下降,乾當上升。上六「不速之客三人」,謂乾三爻也。乾升,坎降,而一卦五爻皆失位;然乾升在上,君位以定;坎降在下,當循臣職,合于「天尊地卑」之義,故《傳》曰:「雖不當位,未大失也。」是需卦獨取義于兩體升降。至于泰、升二卦,荀義雖然,今不用也。
初九,需于郊,利用恆。无咎
【注】乾為郊,初變體恆,故曰利用恆。需極上升,得位承五,故无咎。
九二,需于𣲓,小有言,終吉。
【注】𣲓謂坎五,水中之剛,故曰𣲓。二當升五,故需于𣲓。四體兌,兌為口,為小,故「小有言」。二終居五,故終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注】親與坎接,故稱泥。須止不進,不取于四,不致寇害。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注】坎為血,故需于血。雲從地出,上升于天。自地出者,莫不由穴,故「出自穴」。
九五,需于酒食,貞吉。
【注】五互离,坎水在火上,酒食之象。需者飲食之道,故坎在需家,為酒食也。五以酒食需二,舉坎以降,二上居正,故曰「貞吉」。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注】需道已終,雲當入穴。三人,謂下三陽也。不速,猶不戒。須時當升,非有召者,故曰「不速之客」。乾往居上,故稱客。坎為主人,故稱來。乾升在上,君位以定;坎降在下,當循臣職,故「敬之,終吉」。乾為敬也。
【疏】
乾為至无咎:乾位西北之地,故稱郊。需于郊,則不犯坎難。虞註:九二曰:「四之五,震象半見。」故初變體恆,需時當升。初居四,得位承五,故无咎。《繫下》云::「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虞彼注云:「內初外上也。陽象動內則吉見外,陰爻動內則凶見外。」初之无咎,二之終吉,皆據需道已成言之,是吉凶見外之例也。
𣲓謂至終吉:𣲓,古文「沙」。《說文》:「𣲓,沙或字。譚長說:沙或從尐。」當據古文易也。坎之中爻,乃水中之剛者,故曰𣲓。𣲓謂五,二當升五,故需于𣲓,隔于六四,故「小有言」。知「小有言」為四者,《京房易傳》曰:「三陽務上,而隔于六四,路之險也。」蓋四方出穴,故云「路之險」。兌為小,虞義也。上六入穴,三陽上升,二當居五,上為終,故終吉。此皆荀義。荀惟以「小有言」謂三,與注異也。
親與至寇害:此荀義也。坎為水,泥,水旁之地。三以乾接坎,故云「親與坎接」。三知險,故須止不進。三當上升,故不取于四。雖有寇至,不為害也。
坎為至自穴:《說卦》曰:「坎為血卦。」故為血。雲從地出以下,九家義也。坎為坎窞,故為穴。坤為地,乾二五之坤為坎上,坎為雲,故云「雲從地出,上升于天」。《公羊傳》曰:「觸石而出,膚寸而合。」故云:「自地出者,莫不由穴也。」
五互至貞吉:此荀義也。昭二十年《春秋傳》曰:「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故知「水在火上」,酒食之象。需者,飲食之道,《序卦》文,荀彼注曰:「坎在乾上,中有离象,水火交和,故為飲食之道。」以需有飲食之道,故知「坎在需家,為酒食也」。需,須也。酒食者,享食之禮也。禮速客之辭曰:「主人須矣。」故知「需于酒食」,為五需二也。五為坎主,舉坎以降,三陽上升,二正居五,故曰「貞吉」也。
需道至敬也:此荀義也。爻終上六,故曰「需道已終」。雲升極當降,故曰「雲當入穴」。乾為人,故「三人」謂三陽也。《儀禮.鄉飲酒》曰:「主人戒賓。」《士冠禮》曰:「乃宿賓。」宿賓之法,前期二日,亦作「肅」。故《禮記.祭統》曰:「先期旬有一日,宮宰宿夫人。」鄭注讀「宿」為「肅」,云:「肅猶戒也。」泰六四曰:「不戒以孚。」故知「不速猶不戒」也。「速」與「肅」通。五爻皆有需象,上不言「需」,稱「不速之客」。北音讀「速」為「須」,聲之轉也。易例:內為主,外為客;內為來,外為往。今乾在內卦,稱客,稱來者,以乾往居上,故稱「客」。客對主言,坎為主人,據主召客,故稱「來」也。乾升在上二位天位,故君位以定。坎降在下,二變體坤,應五。坤為臣道,故當循臣職。乾為敬,虞義也。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