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屯卦

Jack 發表於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坎宮二世卦。消息內卦十一月,外卦十二月。〉

屯,元亨利貞。

【注】坎二之初,六二乘剛,五為上弇,故名屯。三動之正,成既濟定,故元亨利貞。

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注】震,一夫之行也。動而遇坎,小事不濟,故勿用有攸往。震為侯,建侯應四,往吉无不利矣。古諸侯不世賢則建之,二之初,故云建。

【疏】

坎二至利貞:卦自坎來,故云坎二之初。之卦之說,本諸《彖傳》,詳見于荀氏、虞氏、姚信、范長生、盧氏等注,而虞氏尤備。乾坤者,諸卦之祖。乾二五之坤,成震、坎、艮;坤二五之乾,成巽、离、兌。則六子皆自乾坤來也。復、臨、泰、大壯、夬,乾息之卦;遘、𨔵、否、觀、剝,坤消之卦。而臨觀二陽四陰,大壯𨔵四陽二陰,泰否三陽三陰,又以例諸卦。

自臨來者四卦:明夷、解、升、震也。

自𨔵來者五卦:訟、无妄、家人、革、巽也。

自泰來者九卦:蠱、賁、恆、損、井、歸妹、豐、節、既濟也。

自否來者九卦:隨、噬嗑、咸、益、困、漸、旅、渙、未濟也。

自大壯來者五卦:需、大畜、睽、鼎、兌也。

自觀來者四卦:㬜、蹇、萃、艮也。

自乾坤來而再見者,從爻例也。卦无剝、復、夬、遘之例,故師、同人、大有嗛從六子例,亦自乾坤來。

小畜,需上變也;履,訟初變也。豫自復來,乃兩象易,非乾坤往來也。頤、小過、㬜,四之初,上之二也。大過、中孚,訟上之三,四之初也。此四卦與乾坤、坎、離反復不衰,故不從臨觀之例。

師二升五,成比。噬嗑上之三,折獄成豐。賁初之四,進退无恆而成旅。皆據《傳》為說,故亦從兩象易之例。因《繫辭》、《彖傳》而復出者二:睽自无妄來,蹇自升來,皆二之五。此卦坎二之初,虞義也。案:當從四陰二陽臨觀之例,而雲坎二之初者,因《彖傳》剛柔始交,乃乾始交坤成坎,故知自坎來也。屯,難也,規固不相通之義。卦二五得正而名屯者,以二乘初剛,五弇于上,不能相應,故二有「屯如」之難,五有「屯膏」之凶。名之曰「屯」也。三變則六爻皆正,陰陽氣通,成既濟之世,故云「元亨利貞」。卦具四德者七:乾、坤、屯、隨、臨、无妄、革,皆以既濟言也。

震一至云建:卦內震外坎。震為夫,故曰「一夫」,言微也。動而遇坎,坎險在前,一夫舉事必不能成,故曰「小事不濟」也。《晉語》司空季子說此卦云「小事不濟,壅也」,故曰「勿用有攸往,一夫之行也」,此注所據矣。震為侯,虞義也。《後漢.司徒丁恭》曰:「古帝王封諸侯,不過百里。」故利以建侯,取法于雷。《逸禮.王度記》曰:「諸侯封不過百里。」象雷震百里,故震為侯。初正應四,建侯則貴得正,得民,故「往吉无不利」矣,謂初往也。《禮運》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天下為公,如二升五之類也。選賢與能,如「利建侯」之類也。是說古侯不世賢則建之之義也。昭八年《春秋傳》曰:「嗣吉何建?建非嗣也。」今二之初,故云「建」。《韓非子》曰:「樹禾有曼根,有直根。根者,書之所謂『柢』也。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初在下,故云「建」,是其義也。

初九,般桓,利居貞,利建侯。

【注】應在艮,艮為石,震為阪,故般桓。艮為居,二動居初,故利居貞。震為諸侯,居正應四,故利建侯。

六二,屯如亶如,乘馬驙如。匪寇昬冓,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注】乘馬,乘初也。二乘剛,故屯如亶如。馬重難行,故驙如。匪,非也。五體坎,坎為寇,二應五,故匪寇。陰陽得正,故昬冓。字,許嫁也。二乘初,馬初非正應,故貞不字。坤數十,三動反正,陰陽氣通,故十年乃字。《象》曰:反常也。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

【注】即,就也。虞,山虞也。艮為山,山足曰鹿。鹿,林也。三變體坎,坎為叢木,山下,故稱林中。坤為兕虎,震為麋鹿,艮為狐狼。三應上,上乘五馬,故无虞。三變禽入于林中,故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矣。

君子機不如舍,往吝。

【注】君子,謂陽已正。機,虞機。舍,舍拔。上不應三,張機舍拔,言无所獲,往必吝也。

六四,乘馬班如,求昬冓。往吉无不利。

【注】乘初也。班,別也。求初,求四也。之外稱往。四正應初,初建侯,故往吉无不利。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注】屯者固也。坎雨稱膏,二五貞也,而皆屯。二之屯,女子之貞也,故小貞吉。五陽也,陽主施。五之屯膏澤不下于民,故大貞凶。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㦁如。

【注】乘五也。上于五,非昬因之正。初雖乘馬,終必泣血。三變體离,离為目,坎為血,艮為手,弇目流血,泣之象也。

【疏】

應在至建侯:般桓,馬融以為旋也。應在艮,四體艮,艮為石。《說卦》曰:「震為阪生。」阪,陵阪也,故震為阪。《古文尚書.禹貢》曰:「織皮西傾,因桓是來。」鄭玄彼注云:「桓是隴阪名,其道盤旋曲而上,故名曰桓。」此經「般桓」,亦謂陵阪旋曲,故云「般桓」也。二失位,動居初,得正,故利居貞。震諸侯象,得正應四,以貴下賤,大得民,故利建侯也。荀氏以為「般桓」者,動而退也,謂陽從二動而退,居初,義亦通也。

乘馬至常也:陰陽相求,有昬冓之道。二、四、上陰爻,故皆言「乘馬」。虞氏亦謂二乘初,故曰「乘馬」也。鄭《箴膏肓》曰:「天子以至大夫皆有留車反馬之禮。」又云:「士昬禮云,主人爵弁纁裳,緇衣乘車,從車二乘,婦車亦如之。」此婦車出于夫家,則士妻始嫁,乘夫家之車也。注以乘馬為乘初者,亦是乘初之車。但二與初非昬因之正,故云「屯如亶如,乘馬驙如」。馬氏云:「亶如,不進之貌。」《說文》曰:「驙者,馬重難行。」震為馬,馵足,故「驙如」也。坎為寇,虞義也。《說卦》云「坎為盜」,故為寇。匪非,虞義也。「匪」與「非」,古今字,應在坎,故「匪寇」。陰陽得正,故「昬冓」。虞氏又謂:字為妊娠。案:妊娠為已嫁,虞氏非也。《曲禮》曰:「女子許嫁,笄而字。」是「字」為許嫁,故易虞義也。二不許初,故「貞不字」。《繫上》曰:「天九,地十。」故云:「坤數十。」三動成既濟,故陰陽氣通。虞氏曰:「三動反正,故十年乃字。」謂成既濟定是也。

即就至中矣:此虞義也。《論語》曰:「亦可以即戎矣。」包咸注云:「即,就也。」《儀禮.鄉飲酒禮》曰:「眾賓序升,即席。」《王制》:「必即天倫。」鄭氏皆訓為「就」,故云「即就」也。《周禮.地官》有山虞,掌山林之政令,及𡚁田,植虞旗于中,致禽而珥焉。虞氏謂:「虞,虞人掌禽獸者。」即山虞也。鹿,王肅本作「麓」,故云:「山足曰鹿。」「鹿」「麓」,古今字。山足有林,故云「鹿林」也。三變下體成坎,九家《說卦》曰:「坎為叢棘,故曰叢木。」木在山足,故稱「林中」。兕,野牛也。坤為牛,為虎,故為「兕虎」。麇鹿善驚,震者震驚,故為「麋鹿」。《京房易傳》曰:「震遂泥厥咎,國多麇。」九家《說卦》曰:「艮為狐。」狐狼皆黔喙之屬,故為「狐狼」也。三體震,互坤艮,艮為山。三變體坎,坎為叢木。艮象不見,故曰「林中」。又无震,坤禽,皆走入于林中矣。

君子至吝也:《乾鑿度》:「九三為君子,三變之正,故曰君子。」此虞義也。「機」一作「幾」,鄭本作「機」,云:「弩也,故曰機。」虞機,荀氏曰:「震為動,故為機。」《緇衣》引《逸書.太甲》曰:「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厥度,則釋。」鄭彼注云:「虞人之射禽,弩已張,從機間視括,與所射參相得,乃後釋。」「釋」古文作「舍」,故云「舍舍拔」。《詩.駟鐵》曰:「舍拔則獲。」《毛傳》云:「拔,矢末也。」上乘五馬,故不應三。凡爻相應而相得者稱「獲」、稱「得」。今君子張機,不能獲禽,不如舍者,舍拔而已。言「無所獲」,無獲而往,必困窮矣,故云「往吝」也。

乘初至不利:四與初應,故乘初謂乘初車也。馬將行,其羣分,乃長鳴,故襄十八年《春秋傳》曰:「有班馬之聲。」班,猶分別也。昬禮,男先于女,初以貴下賤,故云「求」,初求四也。之外稱往,虞義也。許慎《五經異義》曰:「《春秋公羊》說云:『自天子至庶人,娶皆親迎,所以重昬禮也。』」《禮戴記》:「天子親迎。」初求四行親迎之禮,故往吉无不利也。

屯者至貞凶:閔元年《春秋傳》曰:「初,畢萬筮仕于晉,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固者規固,《曲禮》曰:「毋固獲。」鄭注云:「欲專之曰固。」是也。卦之所以名「屯」者,以二、五。二貞不字,五屯其膏,皆有規固之義,故云:「屯者固也。」坎雨稱膏,虞義也。又虞引《詩》曰:「陰雨膏之。」膏者膏潤,雨以潤之,故稱膏也。二、五得正,故云「貞」,而皆固,故云「屯」。陰稱小,二乘初,守貞不字,女子之貞,故小貞吉。陽稱大,天施地生,故陽主施。孟康釋此爻曰:「大貞君也。遭屯難飢荒,君當開倉廩,振百姓,而反吝,則凶。」膏澤不下于民,屯膏之象也。

乘五至象也:上乘五馬,故云乘五。上體坎,《說卦》震、坎皆有馬象,故皆云「乘馬」也。上不應三,而乘五馬,故云「非昬因之正」。桓寬《鹽鐵論》曰:「小人先合而後忤。」初雖乘馬,後必泣血,是其義也。《說文》曰:「㦁,泣下也。」离為目。以下,九家義也。虞氏曰:「三變時,离為目,坎為血,震為出,血流出目,故泣血㦁如。」義略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