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觀 坤下巽上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約世道,則以德臨民,為民之所瞻仰,約佛法,則正化利物,舉世之所歸憑,約觀心,則進修斷惑,必假妙觀也,但使吾之精神意志,常如盥而不薦之時,則世法佛法,自利利他,皆有孚而顒然可尊仰矣。
彖曰,大觀在上,順而巽,中正以觀天下,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下觀而化也,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
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陽剛在上,示天下以中正之德,順而不逆,巽而不忤,故如祭之盥手未薦物時,孚誠積于中,而形于外,不言而人自喻之也,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天何言哉,四時行焉,不可測知,故名神道,聖人設為綱常禮樂之教,民皆由之,而莫知其所以然,獨非神道乎哉,神者,誠也,誠者,孚也,孚者,人之心也,人心本順本巽本中本正,以心印心,所以不假薦物而自服矣。
佛法釋,大觀者,絕待妙觀也,在上者,高超九界也,順者,不與性相違也,巽者,徧于九界一切諸法也,中者,不墮生死涅槃二邊也,正者,雙照二諦,无減缺也,以觀天下者,十界所朝宗也,世法則臣民為下,佛法則九界為下,觀心則一切助道法門等為下,天之神道即是性德,性德具有常樂我淨四德而不忒,以神道設教,即為稱性圓教,故十界同歸服也。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
佛法釋者,古佛省四土之方,觀十界之民,設八教之網以羅之,如風行地上,无不周徧也。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觀,小人道也。
陰柔居下,不能遠觀,故如童幼之无知也,小人如童幼,則不為惡,君子如童幼,則无以治國平天下矣。
六二,闚觀,利女貞。
象曰,闚觀女貞,亦可醜也。
柔順中正以應九五,女之正位乎內,從內而觀者也,士則醜矣。
六三,觀我生進退。
象曰,觀我生進退,未失道也。
進以行道,退以修道,能觀我生,則進退咸不失道。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柔而得正,密邇聖君,无忝賓師之任矣。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觀我生,觀民也。
修己以敬,萬方有罪,罪在朕躬,此君子之道也。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觀其生,志未平也。
處師保之位,天下誰不觀之,非君子能无咎乎,既為天下人所觀,則其為觀于天下之心,亦自不能稍懈,故志未平。
約佛法釋六爻者,初是外道,為童觀,有邪慧故,二是凡夫,為闚觀,耽味禪故,三是藏教之機,進為事度,退為二乘,四是通教大乘初門,可以接入別圓,故利用賓于王,五是圓教之機,故觀我即是觀民,所謂心佛眾生三无差別,上是別教之機,以中道出二諦外,真如高居果頭,不達平等法性,故志未平,又約觀心釋六爻者,初是理即,如童无所知,二是名字即,如女无實慧,三是觀行即,但觀自心,四是相似即,鄰于真位,五是分證即,自利利他,六是究竟即,不取涅槃,徧觀法界眾生,示現病行,及嬰兒行。
周易禪解卷第三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