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臨 兌下坤上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凶。
約世道,則幹蠱之後,可以臨民,約佛法,則弊端既革,化道復行,約觀心,則去其禪病,進斷諸惑,故元亨也,世法,佛法,觀心之法,始終須利于貞,若乘勢而不知返,直至八月,則盛極必衰,決有凶矣,八月為遯,與臨相反,謂不宜任其至于相反,而不早為防閑也。
彖曰,臨,剛浸而長,說而順,剛中而應,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剛浸而長,故名為臨,說而順,剛中而應,故為大亨,以正與乾之元亨利貞同道,此乃性德之本然也,若一任其至于八月,而不早為防閑,則必有凶,以有長有消,乃自然之勢,惟以修合性者,乃能御天道,而不被天道所消長耳。
象曰,澤上有地,臨,君子以教思无窮,容保民无疆。
澤,謂四大海也,地以載物,海以載地,此无窮之容保也,佛法釋者,教思无窮猶如澤,故為三界大師,容保无疆猶如地,故為四生慈父。
初九,咸臨,貞吉。
象曰,咸臨貞吉,志行正也。
約世道,則幹蠱貴剛勇,臨民貴仁柔,約佛法,則除弊宜威折,化導宜慈攝,約觀心,則去惡宜用慧力入理宜用定力,初九剛浸而長,故為咸臨,恐其任剛過進,故誡以貞則吉。
九二,咸臨吉,无不利。
象曰,咸臨吉无不利,未順命也。
二亦居陽剛浸長之勢,然此時尚宜靜守,不宜乘勢取進,故必吉乃无不利,若非吉便有不利矣,蓋乘勢取進,則未順于大亨以正之天命故也。
六三,甘臨,无攸利,既憂之,无咎。
象曰,甘臨,位不當也,既憂之,咎不長也。
柔而志剛,味著取進,以臨為甘,而不知其无所利也,然既有柔德,又有慧性,必能反觀憂改,則无咎矣。
六四,至臨,无咎。
象曰,至臨无咎,位當也。
佛法釋者,以正定而應初九之正慧,故為至臨。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佛法釋者,有慧之定,而應九二有定之慧,此所謂王三昧也,中道統一切法,名為大君之宜。
上六,敦臨吉,无咎。
象曰,敦臨之吉,志在內也。
柔順得正,居臨之終,如聖靈在天,默祐子孫臣民者矣,佛法釋者,妙定既深,自發真慧,了知心外无法,不于心外別求一法,故為志在內而志无咎。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