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二年傳
【故事摘要】魯桓公有四個兒子,其中魯莊公為嫡長子,封其他三個兄弟為卿,其後代也因此形成了魯國的三大家族:庶長子慶父的孟孫氏(又稱仲孫氏、孟氏),庶次子叔牙的叔孫氏,以及嫡次子季友(成季)的季孫氏(季氏),這三大家族對於魯國國政一直有很深厚的影響,特別是季氏勢力最為龐大。由於三大家族為魯桓公之後,所以史稱「三桓」。
本故事的主角成季就是三桓中季孫氏的第一代宗主,在他即將出生時,桓公就迫不及待的想知道這個兒子的一生,卜楚丘之父以卜筮結果預測,成季將成魯公的重要輔佐,季氏也將成為魯國的重大支柱。
參考閱讀 >> 易學網春秋占筮例解析
成季之將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此不載]
又筮之,遇大有[乾下離上]䷍之乾[乾下乾上]䷀
成季,魯三家季氏之祖季友也,以諡成曰成季。
【辯證】此篇完整故事原本有問卜的具體細節,毛奇齡將其全數刪除而未載:
成季之將生也,桓公使卜楚丘之父卜之。曰:「男也。其名曰友,在公之右。間于兩社,為公室輔。季氏亡,則魯不昌。」
意思大概是說,這孩子是個男生,名字叫友,將成為魯公的右輔。季氏若滅亡,那麼魯國也將不再昌盛。換句話說,季氏未來對於魯國將有生死存亡,休戚與共的影響力。沒有季氏的輔佐,魯國將難以興盛。
所謂「兩社」,杜預注說:「周社、亳社。兩社之間,朝廷執政所在。」古代建國會立三間廟,《周禮》:「小宗伯之職,掌建國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廟。」社是祭祀土地保護神的地方,稷則是供奉五穀或農業神,宗廟祭祀祖先。
最後,這孩子出生時,手上竟有「友」字的紋路,所以就取名為「友」。
曰:同復于父,敬如君所。[父所韻]
此卜父筮詞,然從無解者。舊註云:「乾為君父,離本是乾子,今還變為乾,故曰復父。」然仍不可解。
按:季友為魯桓第四子,長莊公,次仲慶父,又次叔牙,季其少也。少子將生而筮男女,則其所告者,當不出六索之法[見《說卦》],乃遇大有而變上離,則離為中女,原有未合。然獨不曰季與莊公為同母弟乎。二人皆嫡母文姜所生,而仲叔兩家,總屬長庶。古嫡稱同母庶仄,稱同父惟重嫡,故并重母則以女君生次子而專屬之母。比之坤母之再索,則再索得離,何為不可不過。曰:此女君之次生云耳。乃一變為乾,而已復父矣。乾為父,此同父矣。然且乾為純爻,爻内有卦位[說見前],向為上離時,則坎位不見,今變乾而中坎昭然,坎為次子,則向為母索者,今變為父索,非復父乎。又且嫡庶分,父母并分,氏族長嫡,既為君,則必次嫡為大宗。諸庶為小宗,而後各改氏而共成一族,以一父也[此宗法見《大小宗通繹》]。今桓之四子,莊既嗣桓,則季氏大宗,仲叔小宗,當合仲叔季三氏,而共成桓族,謂之三桓。乃次嫡未生,離未變乾,則上卦三乾中闕其一,安所得三桓而齊視之,而一變而三乾並列,總成一乾,三桓三族,總一桓族,則其所為復父者,獨季氏也乎。故曰同也。
若然,則乾為君父,不惟同父,亦且同君。雖非君,而如君之尊,可以推位而得之。位者所也,祗君所不同。初遇大有時,上離下乾,離日而乾天,日居天上,已駸駸有凌所之勢。及一變而大有,六五竟改為乾之九五。九五君位,雖非大有六五,交孚威如,有合同謹畏之象,亦誰敢不敬。宜乎季孫之後,專國政而卑公室,儼然君也。特是大有之變,眾多分勢[大有眾多之象],而離位南方,終守北面,故春秋戰國他饒簒竊,而魯獨無有,即昭公出遜,亦且虛位多年,不越尺寸,則其敬君所者,豈真君所哉。如之而已。
【辯證】此卦就占解的技術來說,相當簡單。問題出在「同復于父」一句,語義不通,不知所云。毛奇齡引杜預注:「離本是乾子,今還變為乾,故曰復父。」評說:「仍不可解。」
孔穎達疏注解較為詳細,但也只是把不通順的一句話硬是轉譯到比較通順而已:
此雖六五爻變,不取《周易》之文。筮者推演卦意,自為其辭也。離是乾子,遷變為乾,故云同復于父,言其尊與父同也。國人敬之,其敬如君之處所,言其貴與君同也。《說卦》乾為君父,言其身之尊則云「同復于父」,言其為人所敬則云「敬如君所」,屬意異,故分為二也。
意思大概是指上卦離變為乾這個象,因為離本是六子卦之一,乾為父。離變為乾就是同復于父。這就卦象來說沒什麼問題,但就語義來說,不通順就是不通順,孔穎達解釋為「言其尊與父同也」。
毛奇齡花很多功夫在解釋這句話,特別是「復」這個字。除了制度面的解釋外,他在卦象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包括了六索之法,以及方位法。
所謂的六索之法,即《說卦傳》講的乾坤六子,宋儒說的後天八卦次序:
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方位法亦即將上卦爻位序轉為陰陽,四五六(上)即陰陽陰,有坎象。此法之荒謬詳見〈序〉文的解釋。就基本語義的解釋來看,毛註還是不離杜預和孔穎達的見解。但卦象變來變去,方法用盡,沒一個符合太卜遺法。最終只呈現出一團混亂,完全不知所云。
但很多習易之人,卻特別喜愛這樣的解卦方式,誤把自己看不懂的當作是玄妙,然後努力鑽研,保證一定走火如魔。真正的太卜遺法,其取象基本上都會是簡單而直觀的。
復應假借為孚,帛書《周易》「孚」皆作「復」,大有六五即作「闕復交如」。 「同復于父,敬如君所」即「同孚于父,敬如君所」。孚者信也,言其孚信同於其父,因此所受之敬意如其君父之所。這與今本《周易》大有六五爻辭「厥孚交如,威如,吉」文義相近。卜楚丘之父可能只是利用《周易》爻辭,直接推演出這個占斷而已。
孚(復)即取自爻辭「厥孚交如」,意思為誠信能夠與人相交,此意指君臣能夠交心,彼此信賴。或以交為皎,皎為潔白的意思,形容其孚有如日月之明。父指的是魯桓公,桓公為君,於象為乾,乾為君為父。六五爻變,上離變為乾,火從於天為同人,因此說「同復於父(君)」。「敬如」即爻辭中的「威如」。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