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口義》7. 師卦

Jack 發表於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坎下坤上〉師

貞,丈人吉,无咎。

【義曰】按序卦云,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師,貞,丈人吉,无咎者,丈,長也。丈人者,言能以法度長于人也。語曰,杖者出,斯出矣。是長之謂也。夫興師動眾,其賞罰號令必一。賞罰號令既一,則群聽不惑,眾心皆歸,則天下之人合志畢慮,同心戮力,可以立大功于天下也。此乃長子帥師以中行者是也。若賞罰號令出于二三,則群聽必惑,眾心无所適從,而上下違背,離心離德,則兵戰之功无由而成也。故師或輿尸,大无功者是也。然師卦之中,最得其正者,唯九二而已。然此一卦,五陰一陽,而九二獨以剛陽之德居得其中,為六五之委任,是將之有材有德,而又有其權位者也。如是則可以興師動眾,而不失其將兵之道,以役天下之人,使皆同心戮力,悅從于上,而无怨望者也。然須吉而无咎者,夫兵之所動,生靈之性命,社稷之安危,皆繫之。若一失其機,一失其道,則血肉生靈,板蕩天下,其為禍不細矣。故在將兵者,以恩威兼濟,而協民之心,合民之力,而使不失其機變,不失其威權,必致成功大吉,然後可以无咎也。故曰,師,貞,丈人吉,无咎。夫所謂丈人者,莊嚴之稱。言必須以威猛剛強,然後可以陳師鞠旅,而役毒師眾。此未盡其旨。何則?凡用兵之道,必剛柔相濟,恩威相須,然後可以戡難成功。或第莊嚴其色,悚其威貌,夫何益哉?

彖曰:師,眾也。貞,正也。能以眾正,可以王矣。剛中而應,行險而順,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又何咎矣。

【義曰】師者,眾之稱。貞者,正之謂。故曰,師,眾也。貞,正也。此言于丈人獲吉者,蓋能以法令長于人,統其眾,帥其民,使天下之人皆同心戮力而歸正,則其丈長之人如此,而可以王天下矣。凡言王者,天下之所歸于己者也。即湯武之兵,戢亂而王是也。剛中而應者,此指九二而言也。言九二以剛陽之德,而處得其中正,上應于六五之君,為六五之君所委任,是以居于中正,有將帥之才也。其體剛陽,剛陽則明斷,有將帥之德也。而又為五所注意,有將帥之任也。故能興師動眾,使天下之民畢從之也。何哉?蓋將兵之道,若剛而不中,則失于暴,暴必傷物。明而不中,則失于太察,太察則不能容民,而士不附,皆失所以將兵之道也。故此有中正之德,有剛明之才,又為君之所寵任,兼此數長,故可以成必戰之功,而協從于天下也。行險而順者,此據二體而言也。坎為險,坤為順,以興師之道,天下之至險也。何哉?夫兵,凶器也。戰,危事也。其征伐一出,則安危隨之,豈非至險乎?然而行此危險之事,必須順于物理,協于民心,然後得為師之道也。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吉者,此言以剛中之才德,役使天下之民,而民皆悅隨,乃得其吉。既得其吉,何過咎之有?故曰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師。君子以容民畜眾。

【義曰】坎為水,坤為地,以地至博厚,而水行其中,无所不容,此師卦之象也。君子法此師卦之象,包容其民,畜聚其眾,是得為師之道也。故將驅民于兵戰,則必須以恩信而懷結之,以仁義而畜養之。及其臨事而使,則人之從也,雖死而不怨。故曰,君子以容民畜眾。

初六,師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師出以律,失律凶也。

【義曰】師,眾也。律,法也。言行師之道,役其群眾,在于事始,未必盡從。故或勇或怯,或逆或順,如此則宜何為?須在將兵者,必有法律以制之,使進者必進,退者必退,然又不可失其威嚴。蓋戰鬬之事,動驅民于死亡,非如此則莫可為之統率也。故初六者,居卦之下,為出師之始,必當用之以道,制之以威,動靜之間,不可一失其法律也。否臧凶者,否,不也。臧,善也。言為將統眾于一動一止之間,捨法律則不可。苟不以法律,則行伍無以齊一,眾心无所適從。故雖偶有一策,能屈于人,能勝其敵,是皆一時之幸。然于長久之策,終至于凶也。故象所謂失律凶也。

九二,在師中,吉,无咎。王三錫命。《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

【義曰】夫九二以剛陽居下卦之中,為六五柔順之君之所信任,是用剛而不失其威嚴,居中而所行无過无不及,而又有權有位,可以出奇策,立功立事于國家者也。何則?夫將兵統眾,柔而无剛,則失于怯懦而不能斷。剛不居中,則過不及皆有之。既剛而中,苟不見任于君,則雖有胸中之奇,萬全之策,无所施也。今九二於此數事,皆備有之,故統兵出征,必立其功,是能以中而獲吉也。无咎者,夫兵者,國家之大事,社稷之安危,生民之性命所繫,苟一失其道,咎莫大焉。必獲其吉,然後可以无咎也。故曰在師中,吉,无咎。王三錫命者,言九二既為六五之信任,是其有才有德,而又承其權位,酌行中道,不失為師之義也。故王者再三錫其命。所謂三錫者,一命受爵,再命受服,三命受車馬也。然九二所以致其賜者,蓋人君以忠良難偶,才不易得,又況于不常之事,而立不常之功,故所以稠厚其賜也。象曰在師中,吉,承天寵也者,言九二以剛陽居中,然能在師旅之間,成立其功,蓋應于五。而六五能信任之,使己之才德可以運籌決勝,扶衛社稷,是能上承天寵然也。王三錫命,懷萬邦也者,此又言承上王再三之錫命者,蓋由得將之才德備,而盡所以用兵之道。以卦體終始,六爻獨此九二有剛中之德,為師之主,上下莫不歸之,是有懷萬邦之象也。

六三,師或輿尸,凶。《象》曰:尸或輿尸,大无功也。

【義曰】輿,眾也。尸,主也。六三居下卦之極,以陰居陽,失位不正之人也。以六三當行師之時,是不能專一號令,紛揉群聽,在眾皆得以主之也。以此而行,則凶可知矣。象曰:大无功也者,此言出軍行師,其動作必以律,進退必以法,精練士卒,整一行伍,或天時不得,或地利不順,以至无功而敗于敵。又況六三以不正之陰柔,使號令二三,而眾得主之,則是大无功者也。

六四,師左次,无咎。《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義曰】次,止也。按春秋莊二年冬,公次于滑。八年,師次于郎,以俟陳人、蔡人。是皆次者止之義也。夫師必尚右,右者陰也,陰主于殺。左者陽也,陽主于生。今六四不右而左次之,是止而不進之義也。既不進,則是志不在于殺者也。何則?夫六四以陰柔之質,本无剛嚴果斷之德,不能成戰陣之功,但次止其兵,而无肅殺之意。以此而行,則是量時度力,不蹈于禍,雖无功于大事,止獲保全,而免其凶咎而已矣。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者,言六四雖不能統眾成戰陣之功,而次止其師,然亦不失其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執言,无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尸,貞凶。《象》曰:長子帥師,以中行也;弟子輿尸,使不當也。

【義曰】夫田野之有禽,則是害苗稼,固當獵取之。天下有姦詐之人,則是犯王之命,固當征討之。蓋姦臣賊子,雖治平之世亦不能无,但在上之人即時誅之,不可使滋蔓其牙蘖,必務翦除而清其亂也。是如田之有禽,必傷害苗稼,固獵而去之可也。利執言无咎者,夫兵者凶器,聖王不得已而用之。用之者,所以誅不廷而討不軌也。然而征討之事,聖人固不當親往之。所利者,但執彼之不順之言,遣將而征討之可也。以此而行,于義自得其无咎矣。長子帥師者,夫長子止言九二之爻也。言九二有剛明之才,中正之德,能統一師眾,又為六五所委任,故能帥其眾,同心戮力以赴難,然後獲其成功也。是長子帥師之效也。弟子輿尸,貞凶者,弟子止謂眾陰之爻也。輿,眾也。尸,主也。夫統兵舉眾,必使號令齊一,法律中正,然後能成戰陣之功。或任以柔弱之質,而復眾主其兵,號令賞罰出于二三,以至眾有離叛之心,又不能成戰陣之功,以正道則凶也。

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

【義曰】夫初六者,行師之始也,當以法律而用之。今上六居用師之終,賞功之際,是大君有賞賜之命也,故曰大君有命。開國承家者,功大則開建一國以為之諸侯也,功小則承一家以為卿大夫也。小人勿用者,夫兵家之道,動以萬數,故所任之人,或以勇力,或以謀智,是必有小人廁于其間,未必皆賢也。是以成功之後,居上者論功定賞,差次其秩,必審其可用不可用。若是賢人君子,運謀智而決勝者,則當封之公侯,爵之卿大夫可也。蓋君子雖獲大功,而无矜伐之心。雖位尊權重,又无驕慢之志。寵盛則益恭,爵崇則愈謹者也。若小人得一小功,則希其大賞,使之在高位,必生驕慢。驕慢生,則覬覦之心熾,是堅冰之漸所由來矣。然則小人宜如何而置之?錫之金帛,厚之田宅可也。若賞之以大位,則不可也。以是庶可絕覬覦而窒禍階也。是故漢之高祖,以韓彭英盧之輩而王天下,及其賞功,則封之列國,授之大權,然其終亦不免叛逆之禍,而幾至于喪亂也。後光武中興有天下,雖臣有大勳,勳大功亦但賜之金帛土田而已。此誠英斷睿哲,深謀遠慮,先天下之禍亂而思之,合聖人之微意,得小人勿用之深旨者也。聖人于此切戒之,言勿用此小人居于大位,若其用之,必至于亂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