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如何學八卦系列):
八卦解經只是《彖傳》的一小部份,因為《彖傳》注解《周易》經文非常有層次,從爻到八卦到六十四卦,陰陽到萬物,爻象通卦象,乾坤二元與六十四卦流轉不息。
關於《彖傳》的完整解經方法,可參考〈彖傳解經特色〉一文及系列文章,還有《彖傳注》。本文主要重點是《彖傳》中基礎的八卦原理。至於《彖傳》中的旁通、卦變、主爻等原理,可能也會與八卦卦象有關聯,本文則點到為止,深入的探討還是參考《彖傳研究》的系列文章。
卦德
《彖傳》在八卦的取象運用上有點類似於《象傳》,但與《象傳》又不一樣。
兩者相同的地方,都是大量採用了自然類象,也都有濃厚的「易為君子謀」的特色。但相較之下,《象傳》是以自然類象來聯想到君子當有何作為,當中邏輯很難掌握。《彖傳》比較特別的地方在於常會以「卦德」來推演卦義,在「為君子謀」的啟發上是較有條理而易於理解的。
所謂卦德,是從人的「德行」面向來為八卦取象。具體來說,《說卦傳》這段就是屬於卦德類象: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實際運用上並不會完全依照這樣的文字來作文章,當然會有些變化,研讀時多用心品味即可看出卦德的這套理路。像巽卦,經常還是用「巽」來表達,但多揣測文義即可知,《彖傳》中的巽解釋為「入」是最貼切的。而離卦,則經常會作文明、光明,而不是麗。
當中最特殊的是坎,較常取險象,險和陷似乎與卦德比較不相關,而是作為君子所面對的挑戰或不利處境,或者是逆境,坎卦經常是《彖傳》用來彰顯另一卦卦德之用。嚴格來說,坎的卦德比較是憂心,勞心勞力,隱伏,象徵人當有所憂,勞其心志,當閉藏。又坎為志,都比較符合卦德的定義。
以下條列是彖傳以卦德解釋卦義的例證:
彖傳 | 說明 |
![]() |
屯卦為震卦在坎卦裡面,就是動乎險中之象 |
![]() |
蒙卦為艮下有坎,即山下有險。內坎外艮,即險而止。 |
![]() |
坎卦在上即險在前。剛健而不陷,指的是乾卦在坎卦裡面而坎卦去無法陷住乾卦。坎為陷,坎卦在外亦有坎去而不陷的意味。 |
![]() |
訟卦上乾為剛健,下坎為險,所以說上剛下險。內險而外健。 |
![]() |
師卦下坎為行險,上坤為順,行險而順之象。下坎為毒,上坤為邦國。毒邦國(毒天下)之象。 |
![]() |
下乾為健,上巽為入。健而巽即剛健而能入。 |
![]() |
下兌為說,兌卦主爻為六三,與乾卦上九相應。 |
![]() |
下乾為剛健,上離為文明。 |
![]() |
下坤為順,上震為動。彖傳全部以「順以動」在詮釋豫卦卦義。 |
![]() |
下震為動,上兌為說。 |
![]() |
下巽為入,上艮為止。 |
![]() |
下兌為說,上坤為順。 |
![]() |
下坤為順,上巽為入。 |
![]() |
下震為動,上離為明。下震為雷,上離為電。 |
![]() |
下離為文明,下艮為止。文明以止之象。 |
![]() |
下坤為順,上艮為止。順勢而止之象。 |
![]() |
下震為動,上坤為順。 |
![]() |
下震為動,上乾為健。 |
![]() |
下乾為健,上艮為止。 |
![]() |
下為巽,上兌為說。 |
![]() |
下艮為止,上兌為說。少男在下,少女在上,為男下於女之象。 |
![]() |
下巽上震,震為動。 |
![]() |
下乾為剛健,上震為動。 |
![]() |
下坤為順,上離為明。柔進而上行指的是六五爻。 |
![]() |
下離為文明,上坤為地為柔順。 |
![]() |
下兌為說,上離為麗為明。 |
![]() |
下艮為止,上坎為險。 |
![]() |
下坎為險,上震為動。 |
![]() |
上巽為木,下震為行,動而能入,木道乃行之象。 |
![]() |
下乾為健,上兌為說為和。 |
![]() |
下坤為順,上兌為說。九五剛中而與六二相應。 |
![]() |
下為巽,上坤為順。 |
![]() |
下坎為險,上兌為說。臨險而能悅。 |
![]() |
下離為文明,上兌為說。 |
![]() |
下卦為巽,上離為聰明。「柔進而上行,得中而應乎剛」指的是六五爻。 |
![]() |
下艮為止,上卦巽為入。止而能入,以退為進,則動而不窮。 |
![]() |
下兌為說,上震為動。兌為妹,在內為歸來。 |
![]() |
下離為明,上震為動。明而後動才能豐大。 |
![]() |
下艮為止,上離為麗為明。 |
![]() |
巽為命令為入。上下體皆巽故曰重巽。 |
![]() |
下兌為說,上坎為險。 |
![]() |
下兌為說,上卦為巽。 |
《彖傳》中諸如此類的文義脈絡,自己在研讀時多多注意自可讀出味道,慢慢發展出自己對八卦的推理理路。
此外,關於卦德也要知道舉一反三。
〈說卦傳的讀法〉可以看到,每一種類象,都不是單一的取象,而是有多元的取象,應用時也要懂得根據每卦的陰陽去增加更多的取象。
例如,乾卦的標準取象是健,但通常我們會說是剛健,其實包含了剛硬和強健,但若往極端發展。乾卦德行又會變成「戰」(戰乎乾),與人爭勝負,剛暴。雖然通常我們說的卦德,會是指好的一面,但諸如乾為戰比較偏不好的一面(好壞其實也沒一定標準)也當留心。
坤除了順,還有包容的意思。兌的說,古文裡包含了說服的說,還有喜悅的悅兩種意義,而《易經》經文中的說經常解釋為「脫」,脫離、脫落的意思。所以遇到兌可能有時要採取劃清界線的態度,相反的,若是離則是附麗,是要採依附、親近的態度。
諸如此類的卦德類象擴充難以一一列舉,重點在於掌握這套思維模式而自己多加練習運用。
主爻與卦象
在〈如何學八卦2--大象傳的解讀〉一文裡曾經提到,《大象傳》在運用八卦卦象時有明象,有暗象。明象指的是在一開頭會清楚講出的上下二體卦象。暗象則在「君子以...」後面的文字脈絡裡,這段文字旨在闡述卦象對君子的啟發,是否與明象之外的更多八卦卦象有關,經常難以論斷。有的文字可直接從上下二體找到卦象,有的卻無法找到。
個人竊疑,是否《大象》這些取象和《彖傳》有一樣的規則?
因為《彖傳》裡也有類似的情況,有些文字似乎和卦象存在若有似無的關係,但無法從上下二體或互體中找到。細究之,這多數可從「主爻」找到線索。
主爻是《彖傳》特有的觀念,最早指出主爻觀念的是三國時的王弼,但可惜王弼未能指出主爻的內在邏輯與機制。反而,他所抨擊的「卦變」,可能就是「主爻」的終極答案。
王弼所指出的「以寡統眾」、「以靜制動」等原則,其實都只是在表象、靜態的卦象上描繪主爻長怎樣。例如,在五陽一陰的卦裡,一個陰爻統領了五個陽爻,是以寡統眾,但這個陰爻怎麼來的?王弼易學裡並不存在這問題,但漢易裡會問這問題。乾卦九五以中正之德而統治其他五爻,符合的可能是以靜制動。「中」,在王弼的理論裡就是個以靜制動的樞紐位置。至於他以上六為明夷卦的主爻,則純萃來自對卦義的想像,並沒有什麼卦象的原則可言。他認為,明夷就是見光死,要暗黑才是王道,下體離是光明,上六距離這光明最遠,是整卦最暗黑的地方,所以上六是明夷主爻。
相關觀念可參考:王弼〈明彖〉,周易略例詳解:卦略,及爻象全攻略。
然而,我們依王弼講的去《彖傳》尋找主爻,在某些類型的卦例裡,完全不管用。特別是像三陽三陰之卦。
事實上,《彖傳》的許多八卦卦象,只要循著主爻的脈絡去找,很多文字都可以看到相當直觀的取象。而對經文的解釋能力,也相當讓人驚豔。只不過主爻的法則實在過於艱深而難懂,而漢易中的卦變相關理論都只剩斷簡殘編而難以重建。
所謂主爻,依李光地的分類有兩種:一是成卦主爻,二是治卦主爻。其實早在宋儒的注解裡就有這樣的觀念,只是李光地特別將這種區別清楚寫了一段介紹與說明。王弼並未清楚區分這兩類主爻,但就他的理論與詮釋來說,是比較接近治卦主爻的觀念。
治卦主爻是在德性上足以治理一整卦的爻,如剝卦上九的唯一陽爻。其次是九五或六五,經常都是治理一卦的主爻,因為五本身就是君王之位。至於成卦主爻,指的是形成這一卦的主爻,例如,比卦之所以是比卦,在於九五爻,因為乾卦
的九二與坤卦
的六五交換,形成了比卦
,所以九五就是比卦的成卦主爻。而乾卦因為九二跑到坤五了,本身又變成了同人卦
,六二就是同人卦的成卦主爻。當然了,在這個例子裡,比的九五,不但是成卦主爻,也是治卦之主爻。但同人卦的六二,則只是作為成卦之主爻,其治卦主爻比較像是九五。
這裡所舉的比和同人的例子,叫做「旁通」。不過個人懷疑,這在古代可能也是叫「卦變」。事實上旁通這個用語有些混淆,在虞翻的解經裡,旁通指的是陰陽相反的六畫卦,如乾與坤
旁通,比
和大有
旁通。剝
和夬
旁通。但在某些漢易學家的解經裡,旁通意指乾坤的陰陽交換,但如何交換講得不是很清楚。到清代焦循才將這些漢易中很晦澀不明的觀念重建出一個清楚而明確的陰陽交換模型。本文中提到的旁通,比較是採焦循義。
至與卦變,則是指在同一卦裡的陰陽流動,《彖傳》中使用卦變的主要在三陽三陰或三陰三陽之卦,以上下乾坤兩卦進行一次的陰陽爻交換,這類卦或者從泰而來,或者從
否而來,因為這兩卦本身就具備了乾坤兩卦。而整個卦變的精神在於,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是從乾坤的陰陽交媾而產生的,或者從六畫卦的乾坤,或者從三畫卦的乾坤。
旁通與卦變過程裡,乾坤兩卦因為陰陽的交換而產生了易經的六十四卦,這個最終交換而變成另一卦的爻就是成卦主爻。研究《彖傳》最難的地方,就是要把六十四卦從乾坤到既未濟的每一卦陰陽流動過程給勾勒出來,才能找到象,因為有時候彖傳講的象都是從這個陰陽變化過程來看的,若只是在本卦裡去找,會完全摸不著頭緒。漢易的繁瑣,可能就是在尋找這些過程時迷路了,或者是這整套系統已經失傳了,後來就演變成以各種不相關的卦象技巧來解象,如五行,覆象(又稱綜或反對),但這種象都是後人增添上去而不屬於原始《周易》的。
所以《彖傳》中「隱藏版」的八卦卦象如何找出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工程,涉及到《彖傳》一套失傳的方法學的重建,但關鍵都是要找出那個「成卦主爻」。下表列出了成卦主爻,以及部份以成卦主爻的流動改變而取象的例證。例證之所以不多,是因為這方面的卦象極其錯綜複雜,經常要幾個卦一起看才能夠連貫起來,這裡所能夠列舉的只有相較之下較直覺者。
彖傳 | 說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剛反」意指初九爻回來。復為乾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關於卦變與旁通的原理及詳細探索,請再參考: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偉哉此文。太可惜了,只有幾個卦,不過癮。
偉哉此文。太可惜了,只有幾個卦,不過癮。
可再參考《彖傳注》
感謝欣賞。
完整的分析與注解,可再參考:
成卦主索中求
1. 說卦六章一節…震(巽)一索而得男(女),故謂之長男(女).......再索......三索......
2. 乾坤配六子共廿四卦除臨九二、觀、夬、萃(九五)四卦,餘皆在六子索中求。
3. 六子互配卅六卦除咸九四、恆、中孚、大過(九二)四卦,餘皆在六子索中求。
4.小成離卦不論在上卦六五或下卦六二,除既濟九五外,皆為成卦主。
5.成卦主不在索中求的八個卦,上或下卦中含有小成卦兌或巽兩卦。
解卦無坤,為何說「利西南」?坤象在那裡?
終而有始:解卦五,上,初為坤。
可以這樣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