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傳系列文章】
先稍微重述上一篇《從漢易到焦循》的一些簡單結論:
- 「旁通」有二義:一是陰陽相反,這是虞翻的定義。二是乾坤兩卦形成六十四卦的陰陽交換歷程。
- 漢易中並未清楚將旁通定義為乾坤的陰陽交換,但這樣的定義符合漢易方法學。
- 清焦循定義的旁通,並不限於乾坤兩卦,而是所有陰陽相反的卦都可陰陽交換。
- 具體而言,乾坤的旁通法為乾九二與坤六五,九四與初六,上九與六三交換。
- 不當位的爻就會交換,最終成既濟。
- 這種交換過程,或許可以變成易經六十四卦。但事實上?
接著本文將依據《彖傳》所透露出的背後邏輯以及《周易》經文重建一個可以演繹出六十四卦的旁通法則,然後在下一篇文章再以周易來驗證。
再看漢易中的旁通元素
這裡談的旁通,暫且以焦循所建立的系統為基準,因為我想要建立的新旁通理論,比較是以焦循的為基礎:雖然將會有很大的不同。
事實上漢易對旁通的闡述只有虞翻最為清楚,但他所定義的旁通是卦之陰陽對反,而不是焦循所定義的,也不是本文所定義的陰陽的交換。
至於虞翻注易中諸如「乾上九來之坤」、「乾二五之坤」、「坤二五之乾」這些很像焦循旁通法則的用語,其實非常零散,而且不成系統。
虞翻的「成既濟」、「既濟定」則毫無規則可循,過於任性。倒是荀爽的「成既濟」有個簡明的升降法則,這也是漢易中最接近焦循旁通法則的,但還是有段很大的差距。
陸績注《文言傳》:「乾六爻發揮變動,旁通於坤。坤來入乾,以成六十四卦,故曰旁通情也。」這段注解雖然指出了「旁通」的一個方向,但是缺乏內容。
焦循的旁通
顯然的,焦循的旁通是整合了漢易中許多元素重新再造而成,雖然不算是漢易,但也頗符合漢易精神,也算是填補了漢易中的這塊拼圖。
但焦循對旁通的最原始定義,在演繹卦爻時,乾坤天地的角色消失不見,改以二五先行當位,初四先行失道的理論來闡述陰陽的變化與卦爻的吉凶悔吝。但為解釋經文義理,猶大有不足,所以焦循又加入比例原則,以及大量運用文字的「假借」。結果就是詭譎而繁瑣,旁雜而不經,穿鑿而附會,一去而不返,萬劫而不復....
新旁通
在詳細研究彖傳文字之後,我利用焦循的旁通理論重新架構了旁通的方法學,發現到可以解釋更多彖傳與周易經文。
以下我所新建的旁通規則:
- 以乾坤為起點,以既濟和未濟為終點。
- 乾坤最多交換二個爻,因第三次交換可能就會成為既濟或未濟。
- 二條可能的路徑:
一、既濟定:朝既濟發展,交換的是不當位(不安定)的爻,也就是乾卦的二、四、上爻與坤卦的初、三、五爻。
二、未濟定:朝未濟發展,交換的是當位(安定)的爻,也就是乾卦的初、三、五爻,和坤卦的二、四、上爻。
按:此處的「定」指的並不是雜卦傳「既濟定也」的意思,而是意指這是往既濟或未濟方向旁通而決定的卦。
以下分論這二條路徑可能演生出那一些卦?
既濟定演生卦
如下圖,第一次交換有三個結果,產生六個卦,第二次交換有六種不同結果,產生十二個卦,雖然每個卦都有兩種可能的發展路徑,若依據彖傳文字去推理,只有一條是主要的預設路徑:
1. 從復小畜到屯家人明夷需
- 坤初與乾四交換:復與小畜
- 復五與小畜二交換:屯與家人
- 復三與小畜上交換:明夷和需
2. 從謙夬到蹇革明夷
- 坤三與乾上交換:謙和夬
- 謙五和夬二再交換:蹇和革
- 謙初和夬四再交換得明夷和需
3. 從比同人到蹇革、屯家人
- 坤五和乾二交換:比和同人
- 比三和同人上再交換:蹇和革
- 比初和同人四再交換:屯和家人
以上的旁通,在第一個陰陽交換裡,坤卦得乾陽成一陽五陰之卦,乾卦得坤一陰成一陰五陽之卦。凡一陽五陰,或一陰五陽之卦,都是乾坤一次旁通而成。其中復與夬同時也是消息卦,而復卦則是消息卦的起點。
第二階段裡,又產生了屯家人、蹇與革,以及明夷與需等六卦。
這六卦的產生都有兩種不同的路徑順序。據彖傳文字來解讀,似乎有預設一些主要的途徑。
為了符合彖傳所指途徑,我大膽做一個假設:二、五得中而貞定。所以要初、四先行才能夠再進入下一階段。如果二、五先行,那麼該旁通就貞定而不再繼續,到此而止。此法則還在研究當中,未來或者還有調整。該法則如果成立,將可有效推理出元亨利貞的部份判斷,特別是「貞」。至少,目前可以讓整個旁通圖更加工整而有秩序。關於細節,待後續文章說明。
所以屯、家人乃從復卦與小畜而來,蹇與革為謙和夬而來。
明夷與需可能是坤初-乾四,坤三-乾上同行而來,或者也可能是由臨或觀兩卦卦變而來。
這邊值得注意的是,這兩條「既濟定」路線所產生的卦裡,屯和革兩卦都是「元亨利貞」之卦,屯是坤卦受陽而準備既濟定之卦,也是乾卦講的「雲行雨施」的最終「雨施」之卦(乾彖傳: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屯彖傳:雷雨之動,滿盈。)革卦則是乾卦得陰而將既濟定的一卦。
《周易》元亨利貞的卦總共有七個,除了乾坤兩卦之外,既濟定的卦有屯和革,其餘三卦,在接下來要討論的其他卦的產生方式裡,都分別有一個,後文中將會詳細討論。
未濟定演生卦
如下圖。共有六種可能結果:
1. 從剝履到蒙睽晉訟
- 坤上與乾三交換:剝和履
- 剝二再與履五交換:蒙和睽
- 剝四再與履初交換:晉和訟
2. 從豫姤到解鼎晉訟
- 坤四與乾初交換:豫和姤
- 豫二再與姤五交換:解和鼎
- 豫上再與姤三交換:晉和訟
3. 從師大有到蒙睽解鼎
- 坤二與乾五交換:師和大有
- 師四再與大有初交換:解和鼎
- 師上再與大有三交和:蒙和睽
以上的旁通,在第一個陰陽交換裡,坤卦得乾陽成一陽五陰之卦,乾卦得坤一陰成一陰五陽之卦,其中剝與姤同時也是消息卦。
第二階段裡,又產生了蒙與睽、解與鼎,以及晉和訟等六卦。
這六卦的產生都有兩種不同的路徑順序,但主要路徑如下:蒙與睽是剝和履而來,解與鼎為豫和姤而來。
晉與訟可能是坤四-乾上,坤上-乾三同行而來,或者也可能是由遯或大壯兩卦卦變而來。
這邊要注意的是,無論是漢易還是焦循的旁通,都只有「既濟定」的旁通模式,從未有「未濟定」。但我們深入推理之後可發現,彖傳中除了消息卦是單向性的循環發展之外,像是卦變還有旁通,似都有一種陰陽對反的對稱性存在。
最後我們再回到一開始我們所分享的《彖傳六十四卦生成圖》。這一系列的卦分別位於圓形四隅的淡紫色方塊內。
左邊是濟既定旁通路徑產生的卦,右邊是未濟定旁通路徑。
左上是既濟定過程當中乾體受陰之卦,左下是既濟定過程當中坤體受陽之卦。
右上是未濟定過程當中乾體受陰之卦,右下是未濟定過程當中坤體受陽之卦。
左下角的復卦可視為旁通過程中的起始之卦,同時也是消息卦的起點。左上角的夬,右上角的姤,以及右下的剝,同時是消息卦也是旁通產生卦。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