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mingyau 發表於 周日, 09/25/2016 - 19:04 Forums 卜卦教學 Jack老師, 想請教老師,用過高島先生的方法,消息卦的方法,各卦所代表數字的方法,那爻動代表所處位的天、月、年數,什至是虞翻卦變的方法,都不能準確定事情的應期。究竟用周易卜卦怎樣可以定應期?一般學者都說不能,有方法嗎? 補充:不用京房易,不用梅花易數/卜的情況下,如何單靠文王易/易經的詮釋,或是易象,可定應期? 感激老師教導! 這本就是一種迷思 算命會準本來就是一種迷思。 你不要預設算命會準這件事,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所以這只是一個基本的信仰問題。 周易當然可以算日期,很多你都已經說了。 事實上過去經驗,我們經常算準很多事情。但總的來說,真的算命不要相信他會準(當然也包括所謂應驗日期)。 至於其他號稱可更準算出應驗日期的方法,這個我也不信。真有辦法,連算五期彩券來看看再說。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應期再問 多謝老師賜教,感激。可能我說得不清晰。我並不想糾纏在準與不準的討論上,因為一開始我只是想看看用周易如何定應期而已。除了我前述的方法,以Jack老師理解,還有別的方法嗎? 我用前述的方法,未能準確掌握應期,只是我學藝未精。如果一方面我努力學易,一方面又要告訴自己它有不確定性,不能要求準和100%應驗,非但是對先輩前賢祖上和這國術的不尊,也會在自相矛盾的狀態下一事無成。所以我想我是先選擇了相信,再去驗證。 不明白也不想討論何以別人的卦不準,學易以來我所卜的卦都準的。可能就是堅信吧。只是老是定不了應期而已。 當然,我是知道有一些事是天機,永不能洩。所以有關天機的事,我從來不問。彩券是其一。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未試過不準。只有解讀上的錯誤,詮釋上的誤差,就常常發生。因為我學得不好。 有勞Jack老師指點。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試從春秋筮例來看 由於你指明的範圍很窄,一定要是周易範疇裡的,所以我就用周易來講。 首先,經文有的當然可就經文來論斷。若經文沒的,就方法來說,目前可稽的大概就只能從春秋筮例來推理。 在晉成公一例中,以乾之否,三爻變之後成否推斷晉成公將傳位三世。以此卦例來說,可以以爻變歷程為數,再加上單位,例如世代、年、季、月、周、日....至於該加入什麼單位?這就得靠自己的直覺(第六感、靈感、神啟.....)。以晉筮成公之歸來說,就是屬於「世代」問題,所以他加入了「世代」的單位很合理。 至於陳敬仲那一例中如何推斷到十世之後?其實卦例中並未明指時間,只是大致說出將應驗於很久的後世,史官則是以「觀卦」代表「猶可觀也」來推斷說是會在後世。 莊叔幫他兒子叔孫豹起的那一卦得明夷之謙,如何推斷三日餓死,就極為曲折了,但簡單方法則是用爻辭「三日不食」,但這事會發生在他幾歲?就是實際上什麼時候會被餓死,也是沒有推斷出來的。 六日七分圖則可做為日期之大略推斷,雖周易中沒六日七分之說,其所屬的十二消息卦應該還是符合周易易理的,因此亦可以此推斷六日七分圖大致可用。個人在實務上也經常以此圖而得到應驗之日,後來亦得印證(但還是不要相信)。 其餘不在周易範疇裡的,就不贅論了。目前隨意想到的就這些,再有想到再說。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多謝Jack老師!一百萬個感激!指導很有用 多謝Jack老師!一百萬個感激!指導很有用。 想問Jack老師,具體如何應用六日七分法?我想我是用錯了。有勞指點!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自行查對 請參考這篇 淺談漢易卦氣:六日七分說 自己對照節氣去查就知了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六日七分法 明白了。謝謝老師。待老師想到有什麼其他方法,願聞其詳。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有志之士 「我用前述的方法,未能準確掌握應期,只是我學藝未精。如果一方面我努力學易,一方面又要告訴自己它有不確定性,不能要求準和100%應驗,非但是對先輩前賢祖上和這國術的不尊,也會在自相矛盾的狀態下一事無成。所以我想我是先選擇了相信,再去驗證。」 真乃有志之士,希望您能繼續在「應期」上回饋您的應用心得。 弟認為「準確」至少要滿足,人,事、時三者環扣,了凡四訓中,清楚描述了論斷的典範:「某甲在某時,其事如何」。人事時三者有任一點沒有扣住,就不能稱準。 希望吳兄日後若有所占,能貼出來分享網上的同修,群策群力,一同學習。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回應 KHS 兄,我想你誤解了。我已經清晰解說,不能準確掌握應期是我學藝不精,但絕對不是周易預測這套工具不準確。因為一如高島先生所說,周易之神通,絕無誤差。只是我等凡人能否掌握而已。我個人經驗,學易以來,所卜之卦,無一不準。可惜都是事情發生了,才知道時間、當初預測的誤差在哪裡。 簡單說,我的意思是,我解讀易卜的結果不準,因為我學得真的不好。但事後發現所出之卦無一不神通地預測了結果。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有一疑問算命會準, 是符合榮格的相對應理論 . 有一疑問 算命會準, 是符合榮格的相對應理論 . 而且可從現在階段推測 若不準 , 可能是發展上有亂數變化因素 但是若無其他因素 , 還會失準 , 是對應規律有問題 , 還是解錯或命術工具設計問題? 畢竟聖經密碼確實有推測出一些偉人與魔王的降世 , 以及皇極經世可推斷過去千年國事 ,可見人類有宿命的發展一面 , 當然推測人也有宿命的一面 但我網路上看過一個人 , 從小到大算命就被預知25歲會遇到真命天女 , 那年也真遇到了 , 也努力追求1年 >>>>> 但是失敗 會否就是量子理論的預測反而會改變?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以上先捨去八字斗數及文王卦算命一定準的理論 以上先捨去八字斗數及文王卦算命一定準的理論 這些命術無法對應個人命運 也要看功力 理論也各門派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問題是不準的例子數不清然後都不被作數了 這就是算得準的天機之所在。 你相信會準,然後只注意曾準過的。但沒想過不準的其實不計其數。 如果我刻意操作易學網,只把準的留下,不準的全刪。 我對外只講我曾準確預測的神準卦例,絕口不提那些不準的。 那我不是半仙而已,是神仙了。 春秋筮例可以神準算出十世之事,但你有沒想過那可能是後世的加油添醋?即使是真的準了,有沒想過千年的時間裡幾千幾百萬卦只留下了那十幾卦準的卦例,這是什麼意思?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這就一個問題了卦法.命術是種規律運用 (捨去統計學. 這就一個問題了 卦法.命術是種規律運用 (捨去統計學...的八字命術) 為何同時有不準與準的? 可見與現代科學要求的不會出錯 仍差距甚遠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聖經密碼推測人類終結出錯 可能是根本推不出 聖經密碼推測人類終結出錯 可能是根本推不出 或未解出 或根本時準時不準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會否這就是天意 天機絕對不可盡洩........... 會否這就是天意 天機絕對不可盡洩.................................. 人類能預知就應該滿足 另外給一個資訊 佛教有一本叫[十誦律] 裡面記載黑暗的一面 從中我們可得知 釋迦牟尼無法推測教不淨觀後的一大群人自殺 而與佛同等的阿羅漢目鍵連的神通無法測知生男生女 雨或晴 會否神通也與命術規律一樣 也是不穩性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聞必信受,思維取證 AC兄, 回這一篇時,看到您有趣的訊息,您說這個故事出於<十誦律>,然記憶所及,約莫在大學時,當時某團體透過大學社團,推行不淨觀(白骨觀),弟一時興起與之共學,隨後,曾聽人講過這一個公案,出自<雜阿含>,便放棄繼續修習,經典記載略有差異,附在後面。 有關這問題,如同卦象一樣,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即使是同一個人,弟當時聽到這公案的看法與現在已迥然不同: 當時我聽到時,是驚覺此法不適宜普通人修。 您看到的面向是,佛傳不淨觀時,知不知道將引發僧團厭惡身心而自殺的問題?經典沒記載,看經典描述,確實偏向「事先不知道」,所以佛「事後」問了阿難,然後才又傳了出入息觀,如果接受這個論點,那豈不是說佛的神通有局限性?但反過來說,如果假設佛神通無限,「事先」知道,那又引發另一個問題,既然事先知情,又何必傳,那豈不是「故意」致人於死?所以也有人認為佛就是故意讓這件事自然發生,以為日後之戒。 佛神通力的問題,不是易學網該討論的主題,我們就依照經典語意,認為佛沒有神通好了。佛傳不淨觀時,這個法是正確的,也是出於佛的一片好意,但這公案告訴我們,有時「法」沒有問題,「師長」的心意也沒有問題,但往往還是有人會走火入魔。這問題倒底出在哪裡? 過去一直認為,為人弟子,對經典與師長,當有那種「聞必信受,思維取證」的態度,後來才知道,「聞必信受,思維取證」才是麻煩之處。還未了解全貌,就急著修法與取證,這樣的學者,不管什麼法,傳到他身上,就有可能會變質,特別是,當他一修習時,有一點相似感應,覺得有一點味道時,這時別人看到,想拉他一把也拉不動了,他會如飛蛾撲火般的往火坑裡跳,會覺得別人都不懂,直至他精疲力竭,妻離子散,或許能醒悟,有的甚至至死不悟。這不是師長的錯,也不是法的錯,大部分都是自己「急」,想速成造成的。過去師長面對學徒,為何不輕易教?為何要他去擔水打掃三年?有的師長是壓榨學徒,有的是知道這箇中要意,但即使師長如此千叮嚀萬交代,走火入魔這一件事,還是時有所聞。 ===========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金剛聚落跋求摩河側薩羅梨林中。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說不淨觀。讚歎不淨觀言。諸比丘修不淨觀。多修習者。得大果大福利。 時。諸比丘修不淨觀已。極厭患身。或以刀自殺。或服毒藥。或繩自絞.投巖自殺。或令餘比丘殺。 有異比丘極生厭患惡露不淨。至鹿林梵志子所。語鹿林梵志子言。賢首。汝能殺我者。衣缽屬汝。 時。鹿林梵志子即殺彼比丘。持刀至跋求摩河邊。洗刀時。有魔天住於空中。讚鹿林梵志子言。善哉。善哉。賢首。汝得無量功德。能令諸沙門釋子持戒有德。未度者度。未脫者脫。未穌息者令得穌息。未涅槃者令得涅槃。諸長利衣缽雜物悉皆屬汝。 時。鹿林梵志子聞讚歎已。增惡邪見。作是念。我今真實大作福德。令沙門釋子持戒功德者。未度者度。未脫者脫。未穌息者令得穌息。未涅槃者令得涅槃。衣缽雜物悉皆屬我。於是手執利刀。循諸房舍.諸經行處.別房.禪房。見諸比丘。作如是言。何等沙門持戒有德。未度者我能令度。未脫者令脫。未穌息者令得穌息。未涅槃令得涅槃。 時。有諸比丘厭患身者。皆出房舍。語鹿林梵志子言。我未得度。汝當度我。我未得脫。汝當脫我。我未得穌息。汝當令我得穌息。我未得涅槃。汝當令我得涅槃時。鹿林梵志子即以利刀殺彼比丘。次第。乃至殺六十人。 爾時。世尊至十五日說戒時。於眾僧前坐。告尊者阿難。何因何緣諸比丘轉少.轉減.轉盡 阿難白佛言。世尊為諸比丘說修不淨觀。讚歎不淨觀。諸比丘修不淨觀已。極厭患身。廣說。乃至殺六十比丘。世尊。以是因緣故。令諸比丘轉少.轉減.轉盡。唯願世尊更說餘法。令諸比丘聞已。勤修智慧。樂受正法。樂住正法。 佛告阿難。是故。我今次第說。住微細住。隨順開覺。已起.未起惡不善法速令休息。如天大雨。起.未起塵能令休息。如是。比丘。修微細住。諸起.未起惡不善法能令休息。阿難。何等為微細住多修習。隨順開覺。已起.未起惡不善法能令休息。謂安那般那念住。 阿難白佛。云何修習安那般那念住。隨順開覺。已起.未起惡不善法能令休息。 佛告阿難。若比丘依止聚落。如前廣說。乃至如滅出息念而學。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xxxxx====xxxx====xxxx====xxxx====xxxx=====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uncertainty comes with the method 吳兄: 很佩服您志氣,衷心希望您能解決這千古疑難,推廣易學,弟內心不勝欣喜,想分享多年粗糙的體會,雖然駑鈍、微不足道,但如果您不嫌棄,或許可省下您一點點不必要的冤枉路。 您說如果認為占卜有不確定性,是對先賢們的不尊,也會影響學習。這論點甚佳,不誠則萬事不成,但當釐清,您認為的先賢是「術士」,還是「諸子」。術士沒有術,就無法自活,學易自然沒有動力,說占卜有不確定性,等於是藐視先賢的努力,所以這論點是成立的。但如果您認為的先賢,是指「諸子」,是建國立業,安邦定國這種等級的人,這論點則有待商榷。就現存的文獻來看,先儒反對占卜的才是主流思想,結果這些先賢的易理根基與理解,深不可測,從來也不會因為先賢反對占卜,說之為偏門,有不確定性,而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所以在這個點上,我們不妨先反向思考,這些先賢們,為何可以不談「卜」,又能習易,甚至學得比咱們更深也更久?他們發心學習易經背後的動力為何? 您對準的定義為何?弟的定義很清楚,至少要人事時三者互扣,缺一則不能以準論,當然要事前才行。您的定義是事後亦可。您的觀點弟是認同的,因為事前或事後,對學習者來說,並不重要,重要是能不能由案例中,得到論斷的邏輯,所以事後諸葛不但不應反對,反而值得效法與尊敬。 由您的發文,弟的理解是您用了高島的方法、消息卦......尚無法決定應期。現在站長引用了周易(春秋)與漢易(六日七分)的方法,您可以回朔,看過去的占例,是否可以在「事後」歸納出一套邏輯抓到應期?弟希望的是您藉由post上您之前或日後的卦例,因為您信心夠,誠意足,可以避免占卦不誠不靈的問題,在您得卦準的狀態下,然後利用網路的力量,集結眾人之智,看能否找到論斷的方法。這樣才有益。 您不知道是否想過,應期的不確定性,是來自方法本身?一旦你採納了兩種以上的方法(或邏輯),自然產生解卦時的不確定性?所以當您在開發方法時,只能開發一套邏輯,一旦你採用了兩套邏輯並行,就有「兩種可能」,此時就必須承認在「事前」必定有「不確定性」存在,反過來看,因為採納了多種方法,所以在「事後」時,就什麼都準了。 兩套邏輯一定錯嗎?不確定性不好麽?弟可以這麼立論,您也幫忙想一想是否有錯:「不談不確定性,就不是易」,「不接受變,那就不能接受易」「窮則變,變則通,既然方法能變,時間就一定變,結果也一定變,所謂變,不是黑與白兩種選擇,而是灰階,易為君子謀,一謀,人事時都變了,那100%相應又是從何而來?」。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我參一角說說前幾天我用測字問 為何有些卦或算命應該準 我參一角說說 前幾天我用測字問 為何有些卦或算命應該準 仍失準呢 字典上翻一個字[展] 會有發展變化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Yi-Ching is a 100% accurate predicting tool, if we have known it KHS 兄, 真的多謝兄的鼓勵,有若明燈,使我決心再加努力!也請你日後多教導我,我是新來的。即如在茫茫人海中怎樣找到這個網頁,看到各位精辟分析,特別是Jack老師的,更令我明白冥冥中一切是這無形之手的帶領,領導我向各位前輩學習,使我能以易立命。 小女子答應兄我在整理好自己卜的卦後,貼出來向大家請教。從學易的經驗中,我是這樣認為的,周易之神通微妙、精確(準確這個詞彙都未能完全表達它的完美)是不容置疑的。只是我等凡人未能掌握而已。說它不準,是我們還未完全掌握,就把責任推到工具上去? 還是工具從實證上真的有偏差?誰人可以百分之一百肯定的答我是前者還是後者?我說它準是從我卜卦的經驗看,你說它有不確定性是你從你卜卦的經驗看。有何不可呢?應該是沒有矛盾吧? 小女子壓根兒連想也沒有想過留下易學或是推崇易學的先賢是諸子還是是建國立業的人,因為這根本不是重點。易學家的身份(以什麼職業糊口)自古以來對他能算得準不準根本沒關係。你看邵康節先師就知了。先儒(當中有可稱得上是先賢,有稱不上的)反對占卜,各有因由,就如現今世人做事,心口不一,背後動機或心態我們真的如兄所說深不可測,我不去深究了。就看反對的即使留下驚世巨著,算得準嗎?看朱熹就知了。能說這不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嗎? 只是影響所及的如兄所說,不是他們發心學習易經背後的動力,而是他們占筮的能力。 之前上過香港一位易前輩岑寶桂女士的課,她強調易當是應用,在卜卦上的。功利的說,她是通過應用,得到不少門生和世間名譽。說要反思何解儒生學易不為卜,就好像說要反思何以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 用愛恩斯坦的E=MC2造了個原子彈一樣,是否與岑女士的情況,有異曲同功之妙呢?小女子愚昧,不去想了。 我同意,應期的不確定性,是來自方法的多面性,即是每次出卦,定應期的方法都有所不同。但這不是方法的不準確,是我等未能有效定觸機,掌握每次出卦,該用什麼邏輯來定應期。我說的掌握,就是能做到解卦的人精確地每次選擇符合該卦的定應期邏輯定應期。兩套,三套甚至再多的邏輯都沒有錯,小女子只是悔恨自己未能掌握箇中奧妙,找出每次卜卦準確的那一個。萬物世事有陰有陽,不確定性的好處,體現在易卦和占卜上,就是變,就是通。不是宿命。但體現在學易的過程、心態和方法上的不好,就是一旦不確定,人們就把責任推到工具上,不是在自己身上。試問要學習進步,究竟是自己說服自己工具有不穩定性,還是砥礪自己責承自己的錯從而想辦法修正呢? 晚輩多多得罪,請見諒。或者待我日後分享個案,一同研究,對於討論這個話題會有更大裨益吧。謝謝KHS兄!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靜候您的回饋 吳兄: 我認識所有學易的人,大多是持與您相同的論點,如果易占不準,學之何用?易占會不準,一定是自己學藝不精,不是方法本身的局限性。 一方面了解易占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又能學易的人,在易學界是極少數的異類,然在科學工程界,了解方法本身的侷限,又能學習該門學科,卻是普世價值。 簡單說,您的觀點才是目前易學界普遍的主流思想,沒有什麼得罪不得罪的問題,更何況初學易時的我,也是像您這樣認為,我能完全理解您的看法。 所以,靜候您的後續的卦象回饋,也希望能與您同參,一起合作解開謎團吧!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有個疑問 若命術不如你說的7成準 有個疑問 若命術不如你說的7成準 你是否會認真學易 用來卜問與參考呢 若會 動機是?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準確與動機 AC兄: 七成準,出自帛書,乃孔子所言(吾百占而七十當),不是小弟個人意見。大約十年前,那時占卜次數多,小弟曾經統計過自己的占卜的準確度,無論如何事後諸葛,大約只能在六七成左右。不過年齡大了些,占卜的次數越來越少,這幾年沒特別去計算,精度感覺略微增加了些,不事後諸葛,大約可在七成上下。 這問題應該反過來問,如果我認為占卜能100%準,我會認真學易麼? 答案:會。千金難買早知道,如果有一種能「早知道」的方法,即使用千金去換也值得。 能堅持到底嗎? 答案:不會。因為我初學時也認為100%準,不准一定是自己學藝不精,所以一不準,反而不去深究易理,只在與準有關的「術」上琢磨,然後瘋狂地學習「術」(學習各種論斷方法),由於目標在準,先專注在納甲(當時坊間學易,大多是納甲),後改學六壬與奇門,最後還是不行,只好沮喪的認為自己沒天份,徹底放棄,約莫中斷了六七年。直到一位佛學的重要師長推行儒家後,才從新撿起易經來學,轉改儒家易。 中間會放棄,沒有走火入魔,是因為我很真誠的面對自己不準的事實,如果虛偽的自我欺騙,我現在可能還在「準」字中瞎忙。 會重新在占卜上用心,是在~2008左右讀了帛書,孔子自言「吾百占而七十當」,那時才幡然醒悟自己年輕時錯謬所在。 為何不正面回答? 答:我現在的動機,不一定對,因為我還在門外,所以不值得效法,但我過去的錯誤經驗,如果可以讓一個人,少走一步冤枉路,那便值得了。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回答很棒啊我是認為若沒有7成準 我不知是否易能拿來參考 回答很棒啊 我是認為若沒有7成準 我不知是否易能拿來參考 甚至去學習 頂多當哲學修身理論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Thanks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尺在你的心中 AC兄: 這把尺是在您的心中,記得我們曾經討論過,弟的觀點沒有變,故不需重談。 請參考:http://www.eee-learning.com/comment/5185#comment-5185 此文以下數帖,有您與弟間的對話。 如果您認為弟駑鈍,也可參考站長引用尚書謀及乃心一文。不管今人古人怎麼説,還請您自行取捨為盼。 謀及乃心:http://www.eee-learning.com/blogs/4172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之前對話我之前有存檔 謝謝 之前對話我之前有存檔 謝謝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最近接案前 卜一卦>>>會有後續嗎 最近接案前 卜一卦>>>會有後續嗎 雖然起到訟卦 還是接下 只是好像沒回應了 首款還沒進來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這本就是一種迷思 算命會準本來就是一種迷思。 你不要預設算命會準這件事,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所以這只是一個基本的信仰問題。 周易當然可以算日期,很多你都已經說了。 事實上過去經驗,我們經常算準很多事情。但總的來說,真的算命不要相信他會準(當然也包括所謂應驗日期)。 至於其他號稱可更準算出應驗日期的方法,這個我也不信。真有辦法,連算五期彩券來看看再說。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應期再問 多謝老師賜教,感激。可能我說得不清晰。我並不想糾纏在準與不準的討論上,因為一開始我只是想看看用周易如何定應期而已。除了我前述的方法,以Jack老師理解,還有別的方法嗎? 我用前述的方法,未能準確掌握應期,只是我學藝未精。如果一方面我努力學易,一方面又要告訴自己它有不確定性,不能要求準和100%應驗,非但是對先輩前賢祖上和這國術的不尊,也會在自相矛盾的狀態下一事無成。所以我想我是先選擇了相信,再去驗證。 不明白也不想討論何以別人的卦不準,學易以來我所卜的卦都準的。可能就是堅信吧。只是老是定不了應期而已。 當然,我是知道有一些事是天機,永不能洩。所以有關天機的事,我從來不問。彩券是其一。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未試過不準。只有解讀上的錯誤,詮釋上的誤差,就常常發生。因為我學得不好。 有勞Jack老師指點。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試從春秋筮例來看 由於你指明的範圍很窄,一定要是周易範疇裡的,所以我就用周易來講。 首先,經文有的當然可就經文來論斷。若經文沒的,就方法來說,目前可稽的大概就只能從春秋筮例來推理。 在晉成公一例中,以乾之否,三爻變之後成否推斷晉成公將傳位三世。以此卦例來說,可以以爻變歷程為數,再加上單位,例如世代、年、季、月、周、日....至於該加入什麼單位?這就得靠自己的直覺(第六感、靈感、神啟.....)。以晉筮成公之歸來說,就是屬於「世代」問題,所以他加入了「世代」的單位很合理。 至於陳敬仲那一例中如何推斷到十世之後?其實卦例中並未明指時間,只是大致說出將應驗於很久的後世,史官則是以「觀卦」代表「猶可觀也」來推斷說是會在後世。 莊叔幫他兒子叔孫豹起的那一卦得明夷之謙,如何推斷三日餓死,就極為曲折了,但簡單方法則是用爻辭「三日不食」,但這事會發生在他幾歲?就是實際上什麼時候會被餓死,也是沒有推斷出來的。 六日七分圖則可做為日期之大略推斷,雖周易中沒六日七分之說,其所屬的十二消息卦應該還是符合周易易理的,因此亦可以此推斷六日七分圖大致可用。個人在實務上也經常以此圖而得到應驗之日,後來亦得印證(但還是不要相信)。 其餘不在周易範疇裡的,就不贅論了。目前隨意想到的就這些,再有想到再說。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多謝Jack老師!一百萬個感激!指導很有用 多謝Jack老師!一百萬個感激!指導很有用。 想問Jack老師,具體如何應用六日七分法?我想我是用錯了。有勞指點!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有志之士 「我用前述的方法,未能準確掌握應期,只是我學藝未精。如果一方面我努力學易,一方面又要告訴自己它有不確定性,不能要求準和100%應驗,非但是對先輩前賢祖上和這國術的不尊,也會在自相矛盾的狀態下一事無成。所以我想我是先選擇了相信,再去驗證。」 真乃有志之士,希望您能繼續在「應期」上回饋您的應用心得。 弟認為「準確」至少要滿足,人,事、時三者環扣,了凡四訓中,清楚描述了論斷的典範:「某甲在某時,其事如何」。人事時三者有任一點沒有扣住,就不能稱準。 希望吳兄日後若有所占,能貼出來分享網上的同修,群策群力,一同學習。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回應 KHS 兄,我想你誤解了。我已經清晰解說,不能準確掌握應期是我學藝不精,但絕對不是周易預測這套工具不準確。因為一如高島先生所說,周易之神通,絕無誤差。只是我等凡人能否掌握而已。我個人經驗,學易以來,所卜之卦,無一不準。可惜都是事情發生了,才知道時間、當初預測的誤差在哪裡。 簡單說,我的意思是,我解讀易卜的結果不準,因為我學得真的不好。但事後發現所出之卦無一不神通地預測了結果。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有一疑問算命會準, 是符合榮格的相對應理論 . 有一疑問 算命會準, 是符合榮格的相對應理論 . 而且可從現在階段推測 若不準 , 可能是發展上有亂數變化因素 但是若無其他因素 , 還會失準 , 是對應規律有問題 , 還是解錯或命術工具設計問題? 畢竟聖經密碼確實有推測出一些偉人與魔王的降世 , 以及皇極經世可推斷過去千年國事 ,可見人類有宿命的發展一面 , 當然推測人也有宿命的一面 但我網路上看過一個人 , 從小到大算命就被預知25歲會遇到真命天女 , 那年也真遇到了 , 也努力追求1年 >>>>> 但是失敗 會否就是量子理論的預測反而會改變?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問題是不準的例子數不清然後都不被作數了 這就是算得準的天機之所在。 你相信會準,然後只注意曾準過的。但沒想過不準的其實不計其數。 如果我刻意操作易學網,只把準的留下,不準的全刪。 我對外只講我曾準確預測的神準卦例,絕口不提那些不準的。 那我不是半仙而已,是神仙了。 春秋筮例可以神準算出十世之事,但你有沒想過那可能是後世的加油添醋?即使是真的準了,有沒想過千年的時間裡幾千幾百萬卦只留下了那十幾卦準的卦例,這是什麼意思?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這就一個問題了卦法.命術是種規律運用 (捨去統計學. 這就一個問題了 卦法.命術是種規律運用 (捨去統計學...的八字命術) 為何同時有不準與準的? 可見與現代科學要求的不會出錯 仍差距甚遠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會否這就是天意 天機絕對不可盡洩........... 會否這就是天意 天機絕對不可盡洩.................................. 人類能預知就應該滿足 另外給一個資訊 佛教有一本叫[十誦律] 裡面記載黑暗的一面 從中我們可得知 釋迦牟尼無法推測教不淨觀後的一大群人自殺 而與佛同等的阿羅漢目鍵連的神通無法測知生男生女 雨或晴 會否神通也與命術規律一樣 也是不穩性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聞必信受,思維取證 AC兄, 回這一篇時,看到您有趣的訊息,您說這個故事出於<十誦律>,然記憶所及,約莫在大學時,當時某團體透過大學社團,推行不淨觀(白骨觀),弟一時興起與之共學,隨後,曾聽人講過這一個公案,出自<雜阿含>,便放棄繼續修習,經典記載略有差異,附在後面。 有關這問題,如同卦象一樣,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即使是同一個人,弟當時聽到這公案的看法與現在已迥然不同: 當時我聽到時,是驚覺此法不適宜普通人修。 您看到的面向是,佛傳不淨觀時,知不知道將引發僧團厭惡身心而自殺的問題?經典沒記載,看經典描述,確實偏向「事先不知道」,所以佛「事後」問了阿難,然後才又傳了出入息觀,如果接受這個論點,那豈不是說佛的神通有局限性?但反過來說,如果假設佛神通無限,「事先」知道,那又引發另一個問題,既然事先知情,又何必傳,那豈不是「故意」致人於死?所以也有人認為佛就是故意讓這件事自然發生,以為日後之戒。 佛神通力的問題,不是易學網該討論的主題,我們就依照經典語意,認為佛沒有神通好了。佛傳不淨觀時,這個法是正確的,也是出於佛的一片好意,但這公案告訴我們,有時「法」沒有問題,「師長」的心意也沒有問題,但往往還是有人會走火入魔。這問題倒底出在哪裡? 過去一直認為,為人弟子,對經典與師長,當有那種「聞必信受,思維取證」的態度,後來才知道,「聞必信受,思維取證」才是麻煩之處。還未了解全貌,就急著修法與取證,這樣的學者,不管什麼法,傳到他身上,就有可能會變質,特別是,當他一修習時,有一點相似感應,覺得有一點味道時,這時別人看到,想拉他一把也拉不動了,他會如飛蛾撲火般的往火坑裡跳,會覺得別人都不懂,直至他精疲力竭,妻離子散,或許能醒悟,有的甚至至死不悟。這不是師長的錯,也不是法的錯,大部分都是自己「急」,想速成造成的。過去師長面對學徒,為何不輕易教?為何要他去擔水打掃三年?有的師長是壓榨學徒,有的是知道這箇中要意,但即使師長如此千叮嚀萬交代,走火入魔這一件事,還是時有所聞。 ===========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金剛聚落跋求摩河側薩羅梨林中。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說不淨觀。讚歎不淨觀言。諸比丘修不淨觀。多修習者。得大果大福利。 時。諸比丘修不淨觀已。極厭患身。或以刀自殺。或服毒藥。或繩自絞.投巖自殺。或令餘比丘殺。 有異比丘極生厭患惡露不淨。至鹿林梵志子所。語鹿林梵志子言。賢首。汝能殺我者。衣缽屬汝。 時。鹿林梵志子即殺彼比丘。持刀至跋求摩河邊。洗刀時。有魔天住於空中。讚鹿林梵志子言。善哉。善哉。賢首。汝得無量功德。能令諸沙門釋子持戒有德。未度者度。未脫者脫。未穌息者令得穌息。未涅槃者令得涅槃。諸長利衣缽雜物悉皆屬汝。 時。鹿林梵志子聞讚歎已。增惡邪見。作是念。我今真實大作福德。令沙門釋子持戒功德者。未度者度。未脫者脫。未穌息者令得穌息。未涅槃者令得涅槃。衣缽雜物悉皆屬我。於是手執利刀。循諸房舍.諸經行處.別房.禪房。見諸比丘。作如是言。何等沙門持戒有德。未度者我能令度。未脫者令脫。未穌息者令得穌息。未涅槃令得涅槃。 時。有諸比丘厭患身者。皆出房舍。語鹿林梵志子言。我未得度。汝當度我。我未得脫。汝當脫我。我未得穌息。汝當令我得穌息。我未得涅槃。汝當令我得涅槃時。鹿林梵志子即以利刀殺彼比丘。次第。乃至殺六十人。 爾時。世尊至十五日說戒時。於眾僧前坐。告尊者阿難。何因何緣諸比丘轉少.轉減.轉盡 阿難白佛言。世尊為諸比丘說修不淨觀。讚歎不淨觀。諸比丘修不淨觀已。極厭患身。廣說。乃至殺六十比丘。世尊。以是因緣故。令諸比丘轉少.轉減.轉盡。唯願世尊更說餘法。令諸比丘聞已。勤修智慧。樂受正法。樂住正法。 佛告阿難。是故。我今次第說。住微細住。隨順開覺。已起.未起惡不善法速令休息。如天大雨。起.未起塵能令休息。如是。比丘。修微細住。諸起.未起惡不善法能令休息。阿難。何等為微細住多修習。隨順開覺。已起.未起惡不善法能令休息。謂安那般那念住。 阿難白佛。云何修習安那般那念住。隨順開覺。已起.未起惡不善法能令休息。 佛告阿難。若比丘依止聚落。如前廣說。乃至如滅出息念而學。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xxxxx====xxxx====xxxx====xxxx====xxxx=====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uncertainty comes with the method 吳兄: 很佩服您志氣,衷心希望您能解決這千古疑難,推廣易學,弟內心不勝欣喜,想分享多年粗糙的體會,雖然駑鈍、微不足道,但如果您不嫌棄,或許可省下您一點點不必要的冤枉路。 您說如果認為占卜有不確定性,是對先賢們的不尊,也會影響學習。這論點甚佳,不誠則萬事不成,但當釐清,您認為的先賢是「術士」,還是「諸子」。術士沒有術,就無法自活,學易自然沒有動力,說占卜有不確定性,等於是藐視先賢的努力,所以這論點是成立的。但如果您認為的先賢,是指「諸子」,是建國立業,安邦定國這種等級的人,這論點則有待商榷。就現存的文獻來看,先儒反對占卜的才是主流思想,結果這些先賢的易理根基與理解,深不可測,從來也不會因為先賢反對占卜,說之為偏門,有不確定性,而影響到他們的學習。所以在這個點上,我們不妨先反向思考,這些先賢們,為何可以不談「卜」,又能習易,甚至學得比咱們更深也更久?他們發心學習易經背後的動力為何? 您對準的定義為何?弟的定義很清楚,至少要人事時三者互扣,缺一則不能以準論,當然要事前才行。您的定義是事後亦可。您的觀點弟是認同的,因為事前或事後,對學習者來說,並不重要,重要是能不能由案例中,得到論斷的邏輯,所以事後諸葛不但不應反對,反而值得效法與尊敬。 由您的發文,弟的理解是您用了高島的方法、消息卦......尚無法決定應期。現在站長引用了周易(春秋)與漢易(六日七分)的方法,您可以回朔,看過去的占例,是否可以在「事後」歸納出一套邏輯抓到應期?弟希望的是您藉由post上您之前或日後的卦例,因為您信心夠,誠意足,可以避免占卦不誠不靈的問題,在您得卦準的狀態下,然後利用網路的力量,集結眾人之智,看能否找到論斷的方法。這樣才有益。 您不知道是否想過,應期的不確定性,是來自方法本身?一旦你採納了兩種以上的方法(或邏輯),自然產生解卦時的不確定性?所以當您在開發方法時,只能開發一套邏輯,一旦你採用了兩套邏輯並行,就有「兩種可能」,此時就必須承認在「事前」必定有「不確定性」存在,反過來看,因為採納了多種方法,所以在「事後」時,就什麼都準了。 兩套邏輯一定錯嗎?不確定性不好麽?弟可以這麼立論,您也幫忙想一想是否有錯:「不談不確定性,就不是易」,「不接受變,那就不能接受易」「窮則變,變則通,既然方法能變,時間就一定變,結果也一定變,所謂變,不是黑與白兩種選擇,而是灰階,易為君子謀,一謀,人事時都變了,那100%相應又是從何而來?」。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我參一角說說前幾天我用測字問 為何有些卦或算命應該準 我參一角說說 前幾天我用測字問 為何有些卦或算命應該準 仍失準呢 字典上翻一個字[展] 會有發展變化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Yi-Ching is a 100% accurate predicting tool, if we have known it KHS 兄, 真的多謝兄的鼓勵,有若明燈,使我決心再加努力!也請你日後多教導我,我是新來的。即如在茫茫人海中怎樣找到這個網頁,看到各位精辟分析,特別是Jack老師的,更令我明白冥冥中一切是這無形之手的帶領,領導我向各位前輩學習,使我能以易立命。 小女子答應兄我在整理好自己卜的卦後,貼出來向大家請教。從學易的經驗中,我是這樣認為的,周易之神通微妙、精確(準確這個詞彙都未能完全表達它的完美)是不容置疑的。只是我等凡人未能掌握而已。說它不準,是我們還未完全掌握,就把責任推到工具上去? 還是工具從實證上真的有偏差?誰人可以百分之一百肯定的答我是前者還是後者?我說它準是從我卜卦的經驗看,你說它有不確定性是你從你卜卦的經驗看。有何不可呢?應該是沒有矛盾吧? 小女子壓根兒連想也沒有想過留下易學或是推崇易學的先賢是諸子還是是建國立業的人,因為這根本不是重點。易學家的身份(以什麼職業糊口)自古以來對他能算得準不準根本沒關係。你看邵康節先師就知了。先儒(當中有可稱得上是先賢,有稱不上的)反對占卜,各有因由,就如現今世人做事,心口不一,背後動機或心態我們真的如兄所說深不可測,我不去深究了。就看反對的即使留下驚世巨著,算得準嗎?看朱熹就知了。能說這不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嗎? 只是影響所及的如兄所說,不是他們發心學習易經背後的動力,而是他們占筮的能力。 之前上過香港一位易前輩岑寶桂女士的課,她強調易當是應用,在卜卦上的。功利的說,她是通過應用,得到不少門生和世間名譽。說要反思何解儒生學易不為卜,就好像說要反思何以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 用愛恩斯坦的E=MC2造了個原子彈一樣,是否與岑女士的情況,有異曲同功之妙呢?小女子愚昧,不去想了。 我同意,應期的不確定性,是來自方法的多面性,即是每次出卦,定應期的方法都有所不同。但這不是方法的不準確,是我等未能有效定觸機,掌握每次出卦,該用什麼邏輯來定應期。我說的掌握,就是能做到解卦的人精確地每次選擇符合該卦的定應期邏輯定應期。兩套,三套甚至再多的邏輯都沒有錯,小女子只是悔恨自己未能掌握箇中奧妙,找出每次卜卦準確的那一個。萬物世事有陰有陽,不確定性的好處,體現在易卦和占卜上,就是變,就是通。不是宿命。但體現在學易的過程、心態和方法上的不好,就是一旦不確定,人們就把責任推到工具上,不是在自己身上。試問要學習進步,究竟是自己說服自己工具有不穩定性,還是砥礪自己責承自己的錯從而想辦法修正呢? 晚輩多多得罪,請見諒。或者待我日後分享個案,一同研究,對於討論這個話題會有更大裨益吧。謝謝KHS兄!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靜候您的回饋 吳兄: 我認識所有學易的人,大多是持與您相同的論點,如果易占不準,學之何用?易占會不準,一定是自己學藝不精,不是方法本身的局限性。 一方面了解易占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又能學易的人,在易學界是極少數的異類,然在科學工程界,了解方法本身的侷限,又能學習該門學科,卻是普世價值。 簡單說,您的觀點才是目前易學界普遍的主流思想,沒有什麼得罪不得罪的問題,更何況初學易時的我,也是像您這樣認為,我能完全理解您的看法。 所以,靜候您的後續的卦象回饋,也希望能與您同參,一起合作解開謎團吧!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準確與動機 AC兄: 七成準,出自帛書,乃孔子所言(吾百占而七十當),不是小弟個人意見。大約十年前,那時占卜次數多,小弟曾經統計過自己的占卜的準確度,無論如何事後諸葛,大約只能在六七成左右。不過年齡大了些,占卜的次數越來越少,這幾年沒特別去計算,精度感覺略微增加了些,不事後諸葛,大約可在七成上下。 這問題應該反過來問,如果我認為占卜能100%準,我會認真學易麼? 答案:會。千金難買早知道,如果有一種能「早知道」的方法,即使用千金去換也值得。 能堅持到底嗎? 答案:不會。因為我初學時也認為100%準,不准一定是自己學藝不精,所以一不準,反而不去深究易理,只在與準有關的「術」上琢磨,然後瘋狂地學習「術」(學習各種論斷方法),由於目標在準,先專注在納甲(當時坊間學易,大多是納甲),後改學六壬與奇門,最後還是不行,只好沮喪的認為自己沒天份,徹底放棄,約莫中斷了六七年。直到一位佛學的重要師長推行儒家後,才從新撿起易經來學,轉改儒家易。 中間會放棄,沒有走火入魔,是因為我很真誠的面對自己不準的事實,如果虛偽的自我欺騙,我現在可能還在「準」字中瞎忙。 會重新在占卜上用心,是在~2008左右讀了帛書,孔子自言「吾百占而七十當」,那時才幡然醒悟自己年輕時錯謬所在。 為何不正面回答? 答:我現在的動機,不一定對,因為我還在門外,所以不值得效法,但我過去的錯誤經驗,如果可以讓一個人,少走一步冤枉路,那便值得了。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尺在你的心中 AC兄: 這把尺是在您的心中,記得我們曾經討論過,弟的觀點沒有變,故不需重談。 請參考:http://www.eee-learning.com/comment/5185#comment-5185 此文以下數帖,有您與弟間的對話。 如果您認為弟駑鈍,也可參考站長引用尚書謀及乃心一文。不管今人古人怎麼説,還請您自行取捨為盼。 謀及乃心:http://www.eee-learning.com/blogs/4172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這本就是一種迷思
算命會準本來就是一種迷思。
你不要預設算命會準這件事,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所以這只是一個基本的信仰問題。
周易當然可以算日期,很多你都已經說了。
事實上過去經驗,我們經常算準很多事情。但總的來說,真的算命不要相信他會準(當然也包括所謂應驗日期)。
至於其他號稱可更準算出應驗日期的方法,這個我也不信。真有辦法,連算五期彩券來看看再說。
應期再問
多謝老師賜教,感激。可能我說得不清晰。我並不想糾纏在準與不準的討論上,因為一開始我只是想看看用周易如何定應期而已。除了我前述的方法,以Jack老師理解,還有別的方法嗎?
我用前述的方法,未能準確掌握應期,只是我學藝未精。如果一方面我努力學易,一方面又要告訴自己它有不確定性,不能要求準和100%應驗,非但是對先輩前賢祖上和這國術的不尊,也會在自相矛盾的狀態下一事無成。所以我想我是先選擇了相信,再去驗證。
不明白也不想討論何以別人的卦不準,學易以來我所卜的卦都準的。可能就是堅信吧。只是老是定不了應期而已。
當然,我是知道有一些事是天機,永不能洩。所以有關天機的事,我從來不問。彩券是其一。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未試過不準。只有解讀上的錯誤,詮釋上的誤差,就常常發生。因為我學得不好。
有勞Jack老師指點。
試從春秋筮例來看
由於你指明的範圍很窄,一定要是周易範疇裡的,所以我就用周易來講。
首先,經文有的當然可就經文來論斷。若經文沒的,就方法來說,目前可稽的大概就只能從春秋筮例來推理。
在晉成公一例中,以乾之否,三爻變之後成否推斷晉成公將傳位三世。以此卦例來說,可以以爻變歷程為數,再加上單位,例如世代、年、季、月、周、日....至於該加入什麼單位?這就得靠自己的直覺(第六感、靈感、神啟.....)。以晉筮成公之歸來說,就是屬於「世代」問題,所以他加入了「世代」的單位很合理。
至於陳敬仲那一例中如何推斷到十世之後?其實卦例中並未明指時間,只是大致說出將應驗於很久的後世,史官則是以「觀卦」代表「猶可觀也」來推斷說是會在後世。
莊叔幫他兒子叔孫豹起的那一卦得明夷之謙,如何推斷三日餓死,就極為曲折了,但簡單方法則是用爻辭「三日不食」,但這事會發生在他幾歲?就是實際上什麼時候會被餓死,也是沒有推斷出來的。
六日七分圖則可做為日期之大略推斷,雖周易中沒六日七分之說,其所屬的十二消息卦應該還是符合周易易理的,因此亦可以此推斷六日七分圖大致可用。個人在實務上也經常以此圖而得到應驗之日,後來亦得印證(但還是不要相信)。
其餘不在周易範疇裡的,就不贅論了。目前隨意想到的就這些,再有想到再說。
多謝Jack老師!一百萬個感激!指導很有用
多謝Jack老師!一百萬個感激!指導很有用。
想問Jack老師,具體如何應用六日七分法?我想我是用錯了。有勞指點!
自行查對
請參考這篇
淺談漢易卦氣:六日七分說
自己對照節氣去查就知了
六日七分法
明白了。謝謝老師。待老師想到有什麼其他方法,願聞其詳。
有志之士
「我用前述的方法,未能準確掌握應期,只是我學藝未精。如果一方面我努力學易,一方面又要告訴自己它有不確定性,不能要求準和100%應驗,非但是對先輩前賢祖上和這國術的不尊,也會在自相矛盾的狀態下一事無成。所以我想我是先選擇了相信,再去驗證。」
真乃有志之士,希望您能繼續在「應期」上回饋您的應用心得。
弟認為「準確」至少要滿足,人,事、時三者環扣,了凡四訓中,清楚描述了論斷的典範:「某甲在某時,其事如何」。人事時三者有任一點沒有扣住,就不能稱準。
希望吳兄日後若有所占,能貼出來分享網上的同修,群策群力,一同學習。
回應
KHS 兄,我想你誤解了。我已經清晰解說,不能準確掌握應期是我學藝不精,但絕對不是周易預測這套工具不準確。因為一如高島先生所說,周易之神通,絕無誤差。只是我等凡人能否掌握而已。我個人經驗,學易以來,所卜之卦,無一不準。可惜都是事情發生了,才知道時間、當初預測的誤差在哪裡。
簡單說,我的意思是,我解讀易卜的結果不準,因為我學得真的不好。但事後發現所出之卦無一不神通地預測了結果。
有一疑問算命會準, 是符合榮格的相對應理論 .
有一疑問
算命會準, 是符合榮格的相對應理論 . 而且可從現在階段推測
若不準 , 可能是發展上有亂數變化因素
但是若無其他因素 , 還會失準 , 是對應規律有問題 , 還是解錯或命術工具設計問題?
畢竟聖經密碼確實有推測出一些偉人與魔王的降世 , 以及皇極經世可推斷過去千年國事 ,可見人類有宿命的發展一面 , 當然推測人也有宿命的一面
但我網路上看過一個人 , 從小到大算命就被預知25歲會遇到真命天女 , 那年也真遇到了 , 也努力追求1年 >>>>> 但是失敗
會否就是量子理論的預測反而會改變?
以上先捨去八字斗數及文王卦算命一定準的理論
以上先捨去八字斗數及文王卦算命一定準的理論 這些命術無法對應個人命運 也要看功力 理論也各門派
問題是不準的例子數不清然後都不被作數了
這就是算得準的天機之所在。
你相信會準,然後只注意曾準過的。但沒想過不準的其實不計其數。
如果我刻意操作易學網,只把準的留下,不準的全刪。
我對外只講我曾準確預測的神準卦例,絕口不提那些不準的。
那我不是半仙而已,是神仙了。
春秋筮例可以神準算出十世之事,但你有沒想過那可能是後世的加油添醋?即使是真的準了,有沒想過千年的時間裡幾千幾百萬卦只留下了那十幾卦準的卦例,這是什麼意思?
這就一個問題了卦法.命術是種規律運用 (捨去統計學.
這就一個問題了
卦法.命術是種規律運用 (捨去統計學...的八字命術)
為何同時有不準與準的?
可見與現代科學要求的不會出錯 仍差距甚遠
聖經密碼推測人類終結出錯 可能是根本推不出
聖經密碼推測人類終結出錯 可能是根本推不出 或未解出 或根本時準時不準
會否這就是天意 天機絕對不可盡洩...........
會否這就是天意
天機絕對不可盡洩..................................
人類能預知就應該滿足
另外給一個資訊
佛教有一本叫[十誦律] 裡面記載黑暗的一面
從中我們可得知 釋迦牟尼無法推測教不淨觀後的一大群人自殺 而與佛同等的阿羅漢目鍵連的神通無法測知生男生女 雨或晴
會否神通也與命術規律一樣 也是不穩性
聞必信受,思維取證
AC兄,
回這一篇時,看到您有趣的訊息,您說這個故事出於<十誦律>,然記憶所及,約莫在大學時,當時某團體透過大學社團,推行不淨觀(白骨觀),弟一時興起與之共學,隨後,曾聽人講過這一個公案,出自<雜阿含>,便放棄繼續修習,經典記載略有差異,附在後面。
有關這問題,如同卦象一樣,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即使是同一個人,弟當時聽到這公案的看法與現在已迥然不同:
當時我聽到時,是驚覺此法不適宜普通人修。
您看到的面向是,佛傳不淨觀時,知不知道將引發僧團厭惡身心而自殺的問題?經典沒記載,看經典描述,確實偏向「事先不知道」,所以佛「事後」問了阿難,然後才又傳了出入息觀,如果接受這個論點,那豈不是說佛的神通有局限性?但反過來說,如果假設佛神通無限,「事先」知道,那又引發另一個問題,既然事先知情,又何必傳,那豈不是「故意」致人於死?所以也有人認為佛就是故意讓這件事自然發生,以為日後之戒。
佛神通力的問題,不是易學網該討論的主題,我們就依照經典語意,認為佛沒有神通好了。佛傳不淨觀時,這個法是正確的,也是出於佛的一片好意,但這公案告訴我們,有時「法」沒有問題,「師長」的心意也沒有問題,但往往還是有人會走火入魔。這問題倒底出在哪裡?
過去一直認為,為人弟子,對經典與師長,當有那種「聞必信受,思維取證」的態度,後來才知道,「聞必信受,思維取證」才是麻煩之處。還未了解全貌,就急著修法與取證,這樣的學者,不管什麼法,傳到他身上,就有可能會變質,特別是,當他一修習時,有一點相似感應,覺得有一點味道時,這時別人看到,想拉他一把也拉不動了,他會如飛蛾撲火般的往火坑裡跳,會覺得別人都不懂,直至他精疲力竭,妻離子散,或許能醒悟,有的甚至至死不悟。這不是師長的錯,也不是法的錯,大部分都是自己「急」,想速成造成的。過去師長面對學徒,為何不輕易教?為何要他去擔水打掃三年?有的師長是壓榨學徒,有的是知道這箇中要意,但即使師長如此千叮嚀萬交代,走火入魔這一件事,還是時有所聞。
===========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金剛聚落跋求摩河側薩羅梨林中。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說不淨觀。讚歎不淨觀言。諸比丘修不淨觀。多修習者。得大果大福利。
時。諸比丘修不淨觀已。極厭患身。或以刀自殺。或服毒藥。或繩自絞.投巖自殺。或令餘比丘殺。
有異比丘極生厭患惡露不淨。至鹿林梵志子所。語鹿林梵志子言。賢首。汝能殺我者。衣缽屬汝。
時。鹿林梵志子即殺彼比丘。持刀至跋求摩河邊。洗刀時。有魔天住於空中。讚鹿林梵志子言。善哉。善哉。賢首。汝得無量功德。能令諸沙門釋子持戒有德。未度者度。未脫者脫。未穌息者令得穌息。未涅槃者令得涅槃。諸長利衣缽雜物悉皆屬汝。
時。鹿林梵志子聞讚歎已。增惡邪見。作是念。我今真實大作福德。令沙門釋子持戒功德者。未度者度。未脫者脫。未穌息者令得穌息。未涅槃者令得涅槃。衣缽雜物悉皆屬我。於是手執利刀。循諸房舍.諸經行處.別房.禪房。見諸比丘。作如是言。何等沙門持戒有德。未度者我能令度。未脫者令脫。未穌息者令得穌息。未涅槃令得涅槃。
時。有諸比丘厭患身者。皆出房舍。語鹿林梵志子言。我未得度。汝當度我。我未得脫。汝當脫我。我未得穌息。汝當令我得穌息。我未得涅槃。汝當令我得涅槃時。鹿林梵志子即以利刀殺彼比丘。次第。乃至殺六十人。
爾時。世尊至十五日說戒時。於眾僧前坐。告尊者阿難。何因何緣諸比丘轉少.轉減.轉盡
阿難白佛言。世尊為諸比丘說修不淨觀。讚歎不淨觀。諸比丘修不淨觀已。極厭患身。廣說。乃至殺六十比丘。世尊。以是因緣故。令諸比丘轉少.轉減.轉盡。唯願世尊更說餘法。令諸比丘聞已。勤修智慧。樂受正法。樂住正法。
佛告阿難。是故。我今次第說。住微細住。隨順開覺。已起.未起惡不善法速令休息。如天大雨。起.未起塵能令休息。如是。比丘。修微細住。諸起.未起惡不善法能令休息。阿難。何等為微細住多修習。隨順開覺。已起.未起惡不善法能令休息。謂安那般那念住。
阿難白佛。云何修習安那般那念住。隨順開覺。已起.未起惡不善法能令休息。
佛告阿難。若比丘依止聚落。如前廣說。乃至如滅出息念而學。
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xxxxx====xxxx====xxxx====xxxx====xxxx=====
uncertainty comes with the method
吳兄:
很佩服您志氣,衷心希望您能解決這千古疑難,推廣易學,弟內心不勝欣喜,想分享多年粗糙的體會,雖然駑鈍、微不足道,但如果您不嫌棄,或許可省下您一點點不必要的冤枉路。
我參一角說說前幾天我用測字問 為何有些卦或算命應該準
我參一角說說
前幾天我用測字問 為何有些卦或算命應該準 仍失準呢
字典上翻一個字[展]
會有發展變化
Yi-Ching is a 100% accurate predicting tool, if we have known it
KHS 兄,
真的多謝兄的鼓勵,有若明燈,使我決心再加努力!也請你日後多教導我,我是新來的。即如在茫茫人海中怎樣找到這個網頁,看到各位精辟分析,特別是Jack老師的,更令我明白冥冥中一切是這無形之手的帶領,領導我向各位前輩學習,使我能以易立命。
小女子答應兄我在整理好自己卜的卦後,貼出來向大家請教。從學易的經驗中,我是這樣認為的,周易之神通微妙、精確(準確這個詞彙都未能完全表達它的完美)是不容置疑的。只是我等凡人未能掌握而已。說它不準,是我們還未完全掌握,就把責任推到工具上去? 還是工具從實證上真的有偏差?誰人可以百分之一百肯定的答我是前者還是後者?我說它準是從我卜卦的經驗看,你說它有不確定性是你從你卜卦的經驗看。有何不可呢?應該是沒有矛盾吧?
小女子壓根兒連想也沒有想過留下易學或是推崇易學的先賢是諸子還是是建國立業的人,因為這根本不是重點。易學家的身份(以什麼職業糊口)自古以來對他能算得準不準根本沒關係。你看邵康節先師就知了。先儒(當中有可稱得上是先賢,有稱不上的)反對占卜,各有因由,就如現今世人做事,心口不一,背後動機或心態我們真的如兄所說深不可測,我不去深究了。就看反對的即使留下驚世巨著,算得準嗎?看朱熹就知了。能說這不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嗎? 只是影響所及的如兄所說,不是他們發心學習易經背後的動力,而是他們占筮的能力。
之前上過香港一位易前輩岑寶桂女士的課,她強調易當是應用,在卜卦上的。功利的說,她是通過應用,得到不少門生和世間名譽。說要反思何解儒生學易不為卜,就好像說要反思何以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 用愛恩斯坦的E=MC2造了個原子彈一樣,是否與岑女士的情況,有異曲同功之妙呢?小女子愚昧,不去想了。
我同意,應期的不確定性,是來自方法的多面性,即是每次出卦,定應期的方法都有所不同。但這不是方法的不準確,是我等未能有效定觸機,掌握每次出卦,該用什麼邏輯來定應期。我說的掌握,就是能做到解卦的人精確地每次選擇符合該卦的定應期邏輯定應期。兩套,三套甚至再多的邏輯都沒有錯,小女子只是悔恨自己未能掌握箇中奧妙,找出每次卜卦準確的那一個。萬物世事有陰有陽,不確定性的好處,體現在易卦和占卜上,就是變,就是通。不是宿命。但體現在學易的過程、心態和方法上的不好,就是一旦不確定,人們就把責任推到工具上,不是在自己身上。試問要學習進步,究竟是自己說服自己工具有不穩定性,還是砥礪自己責承自己的錯從而想辦法修正呢?
晚輩多多得罪,請見諒。或者待我日後分享個案,一同研究,對於討論這個話題會有更大裨益吧。謝謝KHS兄!
靜候您的回饋
吳兄:
我認識所有學易的人,大多是持與您相同的論點,如果易占不準,學之何用?易占會不準,一定是自己學藝不精,不是方法本身的局限性。
一方面了解易占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又能學易的人,在易學界是極少數的異類,然在科學工程界,了解方法本身的侷限,又能學習該門學科,卻是普世價值。
簡單說,您的觀點才是目前易學界普遍的主流思想,沒有什麼得罪不得罪的問題,更何況初學易時的我,也是像您這樣認為,我能完全理解您的看法。
所以,靜候您的後續的卦象回饋,也希望能與您同參,一起合作解開謎團吧!
有個疑問 若命術不如你說的7成準
有個疑問 若命術不如你說的7成準 你是否會認真學易 用來卜問與參考呢
若會 動機是?
準確與動機
AC兄:
七成準,出自帛書,乃孔子所言(吾百占而七十當),不是小弟個人意見。大約十年前,那時占卜次數多,小弟曾經統計過自己的占卜的準確度,無論如何事後諸葛,大約只能在六七成左右。不過年齡大了些,占卜的次數越來越少,這幾年沒特別去計算,精度感覺略微增加了些,不事後諸葛,大約可在七成上下。
這問題應該反過來問,如果我認為占卜能100%準,我會認真學易麼?
答案:會。千金難買早知道,如果有一種能「早知道」的方法,即使用千金去換也值得。
能堅持到底嗎?
答案:不會。因為我初學時也認為100%準,不准一定是自己學藝不精,所以一不準,反而不去深究易理,只在與準有關的「術」上琢磨,然後瘋狂地學習「術」(學習各種論斷方法),由於目標在準,先專注在納甲(當時坊間學易,大多是納甲),後改學六壬與奇門,最後還是不行,只好沮喪的認為自己沒天份,徹底放棄,約莫中斷了六七年。直到一位佛學的重要師長推行儒家後,才從新撿起易經來學,轉改儒家易。
中間會放棄,沒有走火入魔,是因為我很真誠的面對自己不準的事實,如果虛偽的自我欺騙,我現在可能還在「準」字中瞎忙。
會重新在占卜上用心,是在~2008左右讀了帛書,孔子自言「吾百占而七十當」,那時才幡然醒悟自己年輕時錯謬所在。
為何不正面回答?
答:我現在的動機,不一定對,因為我還在門外,所以不值得效法,但我過去的錯誤經驗,如果可以讓一個人,少走一步冤枉路,那便值得了。
回答很棒啊我是認為若沒有7成準 我不知是否易能拿來參考
回答很棒啊
我是認為若沒有7成準 我不知是否易能拿來參考 甚至去學習
頂多當哲學修身理論
Thanks !
尺在你的心中
AC兄:
這把尺是在您的心中,記得我們曾經討論過,弟的觀點沒有變,故不需重談。
請參考:http://www.eee-learning.com/comment/5185#comment-5185
此文以下數帖,有您與弟間的對話。
如果您認為弟駑鈍,也可參考站長引用尚書謀及乃心一文。不管今人古人怎麼説,還請您自行取捨為盼。
謀及乃心:http://www.eee-learning.com/blogs/4172
之前對話我之前有存檔 謝謝
之前對話我之前有存檔
謝謝
最近接案前 卜一卦>>>會有後續嗎
最近接案前 卜一卦>>>會有後續嗎
雖然起到訟卦
還是接下
只是好像沒回應了 首款還沒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