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m 發表於 二, 10/15/2013 - 11:24 Forums 電子書交換分享 站長, 您好: 卷一內容打字輸入完畢, 在這同時, 已經寄到易學網的電子信箱, 請您留意是否收到 另外, 打字的內容: 1. 因為對於古書不甚明白, 不知如何斷句, 所以沒有加標點符號, 只是依照網站上提供的, 原有的頁數做分段 2. 不是很確定或者看不懂, 無法輸入的古字, 便以紅色粗體及紅色空白標示 祝,開課一切順利 一直未收到 HI Prem: 一直未收到。 可能有些差錯。 文字只要有輸入就好,我會負責將它整理好,讓它變成一個好好閱讀的電子版。聽來你的處理應該都是不錯的方式。 若寄檔有問題也可直接貼在這裡。 不過因為最近忙著寫課程講義,有些進度趕不及,所以電子書的整理會晚一些,大概要到十一月初才有空了。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再試一次 站長, 您好: 我又再試了一次, 您再看看有沒有收到 如果這次還是沒有收到, 我就把它貼到討論區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還是沒收到 可能貼這裡比較快。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貼上囉! 欽定四庫全書 易漢學卷一 長洲惠棟撰 孟長卿易上 卦氣圖說 P1 孟氏卦氣圖以坎離震兌為四正卦餘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合周天之數內辟卦十二謂之消息卦乾益為息坤虛為消其實乾坤十二畫也繫辭云乾之策二百 P2 一十有六之策一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夫以二卦之策當一期之數則知二卦之爻周一歲之用矣四卦主四時爻主二十四氣十二卦主十二辰爻主七十二侯六十卦主六日七分爻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辟卦為君雜卦為臣四正為方伯二至二分寒溫風雨總以應卦為節是以周易參同契曰君子居室順陰陽節藏器俟時勿違卦月謹候日辰審察消息纖芥不正悔吝為賊二至改度乖錯委曲隆冬 P3 大暑盛夏霜雪二分縱橫不應漏刻水旱相伐風雨不節蝗蟲湧沸羣異旁出此言卦氣不效則分至寒溫皆失其度也漢書谷永對策曰王者躬行道德則卦氣理效五徵特序(兼洪範五行言)失道妄行則卦氣悖亂咎徵著郵後漢張衡上疏亦言律歷卦候數有徵效(郎顗七事云必有水以六日,今春當旱夏七分候之可知)樊毅修華嶽碑云風雨應卦瀣潤萬物是漢儒皆用卦氣為占驗宋元以來漢學日就滅亡幾不知卦氣為何物矣余既列二圖於後兼采先儒諸說 P4 以為左證焉 閏餘者剝卦陽氣盡於九月之終至十月末純坤用事坤卦將盡則復陽來隔坤之一卦六爻為六日復來成震一陽爻生為七日故言反復其道七日來復是其義也 繫辭上曰旁行而不流九家易曰旁行周合六十四卦月主五卦爻主一日歲既周而復始 P7 右李溉所傳卦氣圖也其說原於易緯素問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乾鑿度曰天氣三微而成一著三著而成一體康成注云五日為一微十五日為一著故五日有一候十五日成一氣康成又云每一卦生三氣則各得十五日十二卦卦各六爻爻主一候而一歲之運周焉案御覽載易緯通卦驗(九百六十七卷,九百四十四卷)驚蟄大壯初九候桃始華不華倉庫多火今圖與之合又曰姤上九候禪始鳴 P8 不鳴國多妖言案圖姤九五蜩始鳴(蜩禪同)上九半夏生遲一候者朱子發震云易通卦驗易家傳先師之言所記氣候比之時訓晚者二十有四早者三今圖依時訓故異也(困學紀聞口月令仲冬虎始交通卦復之日鴙鴝雞乳通卦驗,驗云小寒季冬鵲始巢詩推度災云云立春皆以節有早晚也) P11 魏正光歷推四正卦術曰十一月未濟蹇頤中孚復十二月屯謙睽升臨正月小過蒙益漸泰二月需隨晉解大壯三月豫訟蠱革夬四月旅師比小畜乾五月大有家人井咸姤六月鼎豐渙履遯七月恒節同人損否八月巽萃大畜賁觀九月歸妹无妄明夷困剝十月艮既濟噬嗑大過坤又云四正為方伯中孚為三公復為天子屯為諸侯謙為大夫睽為九卿升還從三公周而復始 P12 易緯稽覽圖曰甲子卦氣起中孚六日八十分日之七鄭康成注云六以候也八十分為一日之七者一卦六日七分也 易緯是類謀曰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離秋分日在兌四正之卦卦有六爻爻主一氣(共主二小四氣)餘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八十分日之七歲有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六十而一周 唐一行六卦議曰十二月卦出於孟氏章句其說易本 P13 於氣而後以人事明之(易乾鑿度曰太易者未見氣也易之始漠然無氣可見者太初之氣寒溫始生也乾鑿太初之氣,太初者氣之始也康成注云太度又云易變而為一注云一主北方氣漸生之始此則所生也)京氏又以卦爻配朞坎離震兌其用事自分至之首皆得八十分日之七十三頤晉井大畜(四卦皆之在分至首)皆五日十四分(四卦共少二百九十二分)餘皆六日七分自乾象歷以降皆因京氏惟天保歷依易通統軌圖自八十有二節五卦初爻相次用事及上爻與中氣皆終非京氏本旨及七略所傳按郎顗所傳皆六日七分不以初爻 P14 相次用事齊歷謬矣易爻當日十有二中直全卦之初十有二節直全卦之中齊歷又以節在貞氣在悔非是復卦經云七日來復康成注曰建戌之月以陽氣既盡建亥之月純陰用事至建子之月陽氣始生隔此純陰一卦卦主六日七分舉其成數言之而云七日來復孔穎達曰按易緯云卦氣起中孚故離坎震兌各主其一方其餘六十卦卦有六爻爻別主一日凡主三百六十日餘有五日四分日之一者每日分為八十分五日分 P15 為四百分四分日之一又分為二十分是四百二十分六十卦分之六七四十二卦別各得七分是每卦六日七分也李鼎祚曰案易軌一歲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坎離震兌四方正卦卦別一爻爻主一氣其餘六十卦三百六十爻爻主一日當周天之數餘五日四分日之一以通(缺) 消息 左傳正義易曰伏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離艮 P16 兌消息 繫辭上曰變化者進退之象也荀爽曰春夏為變秋冬為化息卦為進消卦為退也 說卦曰數往者順知來者逆仲翔曰坤消從午至亥上下故順也乾息從子至巳下上故逆也 九家易注泰卦曰陽息而升陰消而降陽稱息者長也起復成巽萬物盛長也陰言消者起姤終乾萬物成熟熟則給用給用則分散故陰用特言消也 P17 易乾鑿度曰聖人因陰陽起消息立乾坤以統天地又云消息卦純者為帝不純者為王 史記歷書太史公曰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起消息注皇侃曰乾者陽生為息坤者陰死為消也 漢書京房上封事曰辛酉以來少陰并力而乘消息孟康曰房以消息卦為辟辟君也消卦曰太陰息卦曰太陽其餘卦曰少陰少陽為臣下也 後漢書陳忠上疏曰頃季夏大暑而消息不協寒氣錯 P18 時水漏為變天之降異必有其故所舉有道之士可策問國典所務王事過差令處煖氣不效之意庻有讜言以承天誡 四正 說卦曰震東方也離也者南方之卦也兌正秋也坎者正北方之卦也 案震離兌坎陰陽各六爻荀爽以為乾六爻皆陽陽爻九四九三十六合四時坤六爻皆陰陰爻六四六 P19 二十四合二十四氣蓋四正者乾坤之用翟玄注文 言云乾坤有消息從四正來也 繫辭上曰兩儀生四象仲翔曰四象四時也兩儀謂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離震兌四卦震春兌秋坎東離夏故兩儀生四象 孟氏章句曰坎離震兌二十四氣次主一爻其初則二至二分也坎以陰包陽故自北正微陽動於下升而未達極於二月凝凅之氣消坎運終焉春分出於震始據 P20 萬物之元為主於內則羣陰化而從之極於南正而豐大之變窮震功究焉離以陽包陰故自南正微陰生於地下積而未章至於八月文明之質衰離運終焉仲秋陰形於兌始形萬物之末為主於內羣陽降而承之極於北正而天澤之施窮兌功究焉故陽七之靜始於坎陽九之動始於震陰八之靜始於離陰六之動始於兌故四象之變者兼六爻而中節之應備矣(一行六卦議) 易緯是類謀曰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離 P21 秋分日在兌四正之卦卦有六爻爻主一氣 康成注通卦驗曰冬至坎始用事而主六氣初六爻也小寒於坎直九二大寒於坎直六三立春於坎直六四雨水於坎直九五驚蟄於坎直上六春分於震直初九清明於震直六二榖雨於震直六三立夏於震直九四小滿於震直六五芒種於震直上六夏至於離直初九小暑於離直六二大暑於離直九三立秋於離直九四處暑於離直六五白露於離直上九秋分於兌直初九 P22 寒露於兌直九二霜降於兌直六三冬於兌直九四小雪於兌直九五大雪於兌直上九 孟康漢書注曰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日為三百六十日餘四卦震離兌坎為方伯監司之官所以用震離兌坎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是四時各專王之氣各卦主時其占法各以其日觀其善惡也 魏正光歷曰四正為方伯薛瓚注漢書曰京房謂方伯卦震兌坎離也京氏易傳曰方伯分威厥妖馬生子亡 P23 易緯乾鑿度曰四維正紀經緯仲序度畢矣康成云四維正四時之紀則坎離為經震兌為緯此四正之卦為四仲之次序也 京氏易傳曰賦歛不理茲謂禍厥風絕經緯(四時不正也)又云大經在辟而易臣茲謂陰動(坎離為經位方伯故云辟謂方伯擬君,大經辟辟卦也大經在易其臣道也)又云大經搖政茲謂不陰(不陰不臣也) 漢書魏相奏曰東方之神太昊乘震執規司春南方之神災帝乘離執衡司夏西方之神少昊乘兌執矩司秋 P24 北方之神 頊乘坎執權司冬中央之神黃帝乘坤艮執繩司下土茲五帝所司各有時也東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方春興兌治則饑秋興震治則華冬興離治則泄夏興坎治則雹 十二消息 易繫辭曰變通配四時仲翔曰變通趣時謂十二月消息也泰大壯夬配春乾姤遯配夏否觀剝配秋坤復臨配冬謂十二月消息相變通而周於四時也 P25 又云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仲翔曰謂十二消息九六相變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故變在其中矣 又曰往來不窮謂之通荀爽曰謂一冬一夏陰陽相變易也十二月消息陰陽往來無窮巳故通也 又曰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仲翔曰乾為寒坤為暑謂陰息陽消從姤至復故寒往暑來也陰詘陽信從復至泰故暑往來也 又曰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九家易曰範者法也圍者 P26 周也言乾坤消息法周天地而不過於十二辰也辰日月所會之宿謂諏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星紀玄枵之屬是也(諏訾以下謂自寅至丑自泰至臨也) 干寶注乾六爻曰陽在初九十一月之時自復來也初九甲子乾納甲天正之位而乾元所始也陽在九二十二月之時自臨來也陽在九三正月之時自泰來也陽氣在四二月之時自大壯來也陽在九五三月之時自夬來也陽在上九四月之時也(四月於消息為乾)又注坤六爻 P27 曰陰氣在初五月之時自姤來也陰氣在二六月之時自遯來也陰氣在三七月之時自否來也陰氣在四八月之時自觀來也陰氣在五九月之時自剝來也陰在上六十月之時也(十月於消息為坤) 康成注乾鑿度曰消息於雜卦為尊每月者譬一卦而位屬焉各有所繫案每月譬一卦者如乾之初九屬復坤之初六屬姤是也臨觀以下倣此 春秋緯樂緯曰夏以十三月為正息卦受泰物之始其 P28 色尚黑以寅為朔殷以十二月為正息卦受臨物之牙其色尚白以雞鳴為朔周以十一月為正息卦受復其色尚赤以夜半為朔 此後漢陳寵所謂三微成著以通三統也康成謂十日為微一月為著三微成著一爻也三著成體乃泰卦也 易乾鑿度曰孔子曰復表曰角臨表龍顏泰表載(與戴同)干大壯表握訴龍角大辰(古脣字)夬表升骨履文姤表耳 P29 參漏足履王知多權遯表日角連理否表二好文(坤為好文故文)觀表出準虎眉剝表重童(與瞳同)明歷元 案十二消息皆辟卦故舉帝王之表以明之 周易參同契曰朔旦為復(初九晦至朔旦震來受符)陽氣始通出入無疾(仲翔云謂出震成乾入巽成坤坎為疾十二消息不見坎象故出入無疾)立表微剛黃鍾建子(韋昭曰十一月黃鍾乾初九也康成曰黃鍾子之氣也十一月建焉)兆乃滋長播施柔暖黎蒸得常臨爐施條(九二)開路正光光耀漸近日以益長丑之大呂(康成曰大呂丑之氣也十二月建焉)結正低昂仰以成 P30 泰(三九)剛柔並隆陰陽交接小往大來(仲翔曰坤陰詘外為大,為小往乾陽信內來)輻輳于寅運而趣時建歷大壯(九四)俠列卯門(春分卯為,為卯開門)榆莢墮落還歸本根(二月榆落魁臨於卯翼奉風角曰木落歸本)刑德相負(建緯卯卯刑德並會相見歡喜)晝夜始分夬陰以退陽升而前洗濯羽翮(九五飛龍)扼索宿塵乾健盛明廣被四隣陽終於巳(上九)中而相干姤始紀序(初六)履霜最先井底寒泉(巽初六九為飛龍與乾初乾為水也)午為 賓(康成曰 賓午之氣也五月建焉) 賓服于陰陰為主人遯去世位(六二遯,乾二世)收斂其精懷德俟時(陸績曰遯俟時也) P31 栖遲味冥否塞不通(六三)萌者不生陰仲陽屈沒陽姓名觀其權量(六四)察仲秋情在畜微稚老枯復榮薺麥芽櫱因冒以生(八月麥生天罡據酉詩緯推度災曰陽本為太初行三節宋均注云本即原也變陰陽為雌雄魂也麥薺生以為驗也陽生物行,雄陰本為雌物本為魂雄生八月仲節號曰節猶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必知生八月仲者據此時三節者須雌俱行物缺也)剝爛肢體(六五雜卦曰剝四膚指間稱辨辨爛也初足二辨上稱膚皆屬肢體)消滅其形(消艮入坤)化氣既竭(秋冬為化)亡失至神(乾為神)道窮則返歸乎坤元 月令孟春曰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正義曰天地 P32 之氣謂之陰陽一年之中或升或降故聖人作象各分為六爻以象十二月陽氣之升從十一月為始至四月六陽皆升六陰皆伏至五月一陰初升至十月六陰盡升六陽盡伏今正月云天氣下降地氣上騰者陽氣五月之時為陰從下起上嚮排陽至十月之時六陽退盡皆伏於下至十一月陽之一爻始動地中至十二月陽漸升陽尚微未能生物之極正月三陽既上成為乾卦乾體在下三陰為坤坤體在上是陽氣五月初降至正 P33 月為天體而在坤下也十一月一陽初生而上排陰至四月陰爻伏盡六陽在上五月一陰生六月二陰生陰氣尚微成物未具七月三陰生而成坤體坤體在下三陽為乾而體在上所以十月云地氣下降天氣上騰劉洽氾閣皇侃之徙既不審知其理又不定其指趣諠諠嘵嘵亦無取焉 辟卦雜卦 易緯乾鑿度曰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卦用 P34 事一卦六爻爻一日凡六日(七分歸閨)初用事一日天王諸侯也二日大夫也三日卿也四日三公也五日辟也六日宗廟爻辭善則善凶則凶康成注云辟天子也天王諸侯者言諸侯受其吉凶者惟天子而巳 案易緯此說與齊天保歷合所謂五卦初爻相次用事也其云六日宗廟未詳豈一卦六爻備有此六者卯卦氣五位以公辟侯大夫卿周還用事此始侯者從月數也 P35 魏正光歷卦曰四正為方伯中孚為三公復為天子屯為諸侯謙為大夫睽為九卿升還從三公周而復始京房上封事曰遷辛巳蒙氣復乘卦太陽侵色張晏曰晉卦解卦也太陽侵色謂大壯也 案大壯辟卦也乾九四用事故云太陽晉辟解雜卦也皆主二月 又曰辛酉以來少陰倍力而乘消息孟康曰房以消息卦為辟辟君也消卦曰太陰(姤遯否觀剝坤)息卦曰太陽(復臨狀夬泰大乾) P36 其餘卦曰少陰少陽為臣下也并力雜卦氣干消息也 後漢書朱穆奏記梁冀曰今年九月天氣鬱冒五位四候連失正氣 案五位謂公辟候大夫卿四候四正也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收到 收到了,先貼上。過些時日有空了再來校對與編輯。到時候編輯好了再通知。 真是感激不盡!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這本不用輸入,直接就有文本可用,只需校對即可。 這本不用輸入,直接就有文本可用,只需校對即可。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一 易漢學 易類 提要 臣等謹案易漢學八卷國朝恵棟撰是編乃追考漢儒易學掇拾緒論以見大凡孟長卿易二卷虞仲翔易一卷京君明易二卷干寳易附見鄭康成易一卷荀慈明易一卷其末一卷則棟發明漢易之理以辨正河圖洛書先天太極之學其以虞翻次孟喜者以翻别傳自稱五世傳孟氏易以鄭元次京房者以後漢書稱元通京氏易也荀爽别為一卷則費氏易之流派矣考漢易自田王孫後始岐為施孟梁邱三派然漢書儒林傳稱孟喜得易家候陰陽災變書詐言田生且死時枕喜膝獨傳而梁邱賀疏通證明謂田生絶于施讐手中時喜歸東海安得此事又稱焦延夀嘗從孟喜問易京房以為延夀即孟氏學而翟牧白生不肯皆曰非也劉向亦稱諸易家説皆祖田何楊叔丁將軍大義畧同惟京氏為異黨則漢學之有孟京亦猶宋學之有陳邵均所謂易外别傳也費氏學自陳元鄭衆馬融鄭元以下遞傳以至王弼是為今本然漢書稱直長於卦筮無章句徒以彖象繫辭十篇文言解説上下經又隋志五行家有直易林二卷易内神筮二卷周易筮占林五卷則直易亦兼言卜筮特其爻象承應陰陽變化之説與孟京兩家體例較異合是三派漢學之占法亦約畧盡此矣夫易本為卜筮作而漢儒多參以占候未必盡合周孔之法然其時去古未逺要必有所受之棟採輯遺聞鉤稽考證使學者得畧見漢儒之門徑於易亦不為無功矣孟京兩家之學當歸術數然費氏為象數之正傳鄭氏之學亦兼用京費之説有未可盡目為䜟緯者故仍列之經部焉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總校官臣陸費墀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易漢學原序 易漢學原序 六經定於孔子燬於秦傳於漢漢學之亡久矣獨詩禮二經猶存毛鄭兩家春秋為杜氏所亂尚書為偽孔氏所亂易經為王氏所亂杜氏雖有更定大較同於賈服偽孔氏則襍采馬王之説漢學雖亡而未盡亡也惟王輔嗣以假象説易根本黄老而漢經師之義蕩然無復有存者矣故宋人趙紫芝有詩云輔嗣易行無漢學玄暉詩變有唐風蓋實録也棟曽王父樸葊先生嘗閔漢易之不存也取李氏易解所載者參衆説而為之傳天崇之際遭亂散佚以其説口授王父王父授之先君先君於是成易説六卷又嘗欲别撰漢經師説易之源流而未暇也棟趨庭之際習聞餘論左右采獲成書七卷自孟長卿以下五家之易異流同源其説略備嗚呼先君無禄即世三年矣以棟之不才何敢輒議著述然以四世之學上承先漢存什一於千百庶後之思漢學者猶知取證且使吾子孫無忘舊業云長洲恵棟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本站已經整理完成很久了 感謝提供。 但這本書我們已經整理完成很久了。 若是能在還未整理前提供就太好了。 若可以的話歡迎幫忙找還未整理的書。 請參考:惠棟《易漢學》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嗯,沒注意,待發帖後方看到網站已整理完成 嗯,沒注意,待發帖後方看到網站已整理完成。 因為我自己也有計劃要開一個在線古籍閱讀網站,所以比較注意收集古籍文本。機緣巧合來到易學網,然後我校訂了網站上的《周易略例·明彖》一篇,發現網站的所有文本應該都是手工錄入的,故有漏字。其實《四部叢刊》初、續、三編與《四庫全書》都有文本,雖然也要整理,但總比重新輸入方便得多。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不知那裡可取得? 這個我們很需要,不知那裡可以取得? 目前在整理焦循的: http://www.eee-learning.com/forum/3343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易通釋》收於《續修四庫全書》,無文本。我能提供的只是 《易通釋》收於《續修四庫全書》,無文本。我能提供的只是《四部叢刊》共三編與《四庫全書》而已。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方便提供嗎? 不知方不方便提供給我們?讓我們來整理。這應該裡面也有很多可用的易經典籍。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這里是《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下載地址:http://hi 這里是《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下載地址: http://hi.baidu.com/aaadlsr/item/4351a0f51057eccca935a2e5 其中下載地址二已失效,地址一則有廣告,無須理會則可。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這網站很毒啊! 如題。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毒?廣告是不少,毒倒是沒有。站長有115網盤帳號沒 毒?廣告是不少,毒倒是沒有。站長有115網盤帳號沒?有網友傳至115了,內地下載挺快,不知臺灣如何。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剛申請了 剛申請了115網盤。要怎樣下載?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http://115.com/file/ann9tprd# http://115.com/file/ann9tprd#[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3.isohttp://115.com/file/ann9t2gh#[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5.isohttp://115.com/file/c224m60g#[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2.isohttp://115.com/file/e77fw15j#[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8.isohttp://115.com/file/dppl2kcp#[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1.isohttp://115.com/file/e77fw98s#[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1.isohttp://115.com/file/beel3vpk#[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5.isohttp://115.com/file/e77fw47z#[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6.isohttp://115.com/file/ann9t09a#[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4.isohttp://115.com/file/beel3cy1#[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7.isohttp://115.com/file/c224m2oe#[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6.iso http://115.com/file/beel3cy1#[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7.isohttp://115.com/file/c224m2oe#[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6.isohttp://115.com/file/e77fwico#[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8.isohttp://115.com/file/e77fwn9s#[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2.isohttp://115.com/file/beel3hxk#[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7.isohttp://115.com/file/beel3e8z#[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4.isohttp://115.com/file/dppl2dhp#[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3.iso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http://115.com/file/c224mq1g# http://115.com/file/c224mq1g#[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skqs.iso 注冊BAT用下面的即可: http://www.400gb.com/file/11873090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一直未收到 HI Prem: 一直未收到。 可能有些差錯。 文字只要有輸入就好,我會負責將它整理好,讓它變成一個好好閱讀的電子版。聽來你的處理應該都是不錯的方式。 若寄檔有問題也可直接貼在這裡。 不過因為最近忙著寫課程講義,有些進度趕不及,所以電子書的整理會晚一些,大概要到十一月初才有空了。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貼上囉! 欽定四庫全書 易漢學卷一 長洲惠棟撰 孟長卿易上 卦氣圖說 P1 孟氏卦氣圖以坎離震兌為四正卦餘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合周天之數內辟卦十二謂之消息卦乾益為息坤虛為消其實乾坤十二畫也繫辭云乾之策二百 P2 一十有六之策一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夫以二卦之策當一期之數則知二卦之爻周一歲之用矣四卦主四時爻主二十四氣十二卦主十二辰爻主七十二侯六十卦主六日七分爻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辟卦為君雜卦為臣四正為方伯二至二分寒溫風雨總以應卦為節是以周易參同契曰君子居室順陰陽節藏器俟時勿違卦月謹候日辰審察消息纖芥不正悔吝為賊二至改度乖錯委曲隆冬 P3 大暑盛夏霜雪二分縱橫不應漏刻水旱相伐風雨不節蝗蟲湧沸羣異旁出此言卦氣不效則分至寒溫皆失其度也漢書谷永對策曰王者躬行道德則卦氣理效五徵特序(兼洪範五行言)失道妄行則卦氣悖亂咎徵著郵後漢張衡上疏亦言律歷卦候數有徵效(郎顗七事云必有水以六日,今春當旱夏七分候之可知)樊毅修華嶽碑云風雨應卦瀣潤萬物是漢儒皆用卦氣為占驗宋元以來漢學日就滅亡幾不知卦氣為何物矣余既列二圖於後兼采先儒諸說 P4 以為左證焉 閏餘者剝卦陽氣盡於九月之終至十月末純坤用事坤卦將盡則復陽來隔坤之一卦六爻為六日復來成震一陽爻生為七日故言反復其道七日來復是其義也 繫辭上曰旁行而不流九家易曰旁行周合六十四卦月主五卦爻主一日歲既周而復始 P7 右李溉所傳卦氣圖也其說原於易緯素問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乾鑿度曰天氣三微而成一著三著而成一體康成注云五日為一微十五日為一著故五日有一候十五日成一氣康成又云每一卦生三氣則各得十五日十二卦卦各六爻爻主一候而一歲之運周焉案御覽載易緯通卦驗(九百六十七卷,九百四十四卷)驚蟄大壯初九候桃始華不華倉庫多火今圖與之合又曰姤上九候禪始鳴 P8 不鳴國多妖言案圖姤九五蜩始鳴(蜩禪同)上九半夏生遲一候者朱子發震云易通卦驗易家傳先師之言所記氣候比之時訓晚者二十有四早者三今圖依時訓故異也(困學紀聞口月令仲冬虎始交通卦復之日鴙鴝雞乳通卦驗,驗云小寒季冬鵲始巢詩推度災云云立春皆以節有早晚也) P11 魏正光歷推四正卦術曰十一月未濟蹇頤中孚復十二月屯謙睽升臨正月小過蒙益漸泰二月需隨晉解大壯三月豫訟蠱革夬四月旅師比小畜乾五月大有家人井咸姤六月鼎豐渙履遯七月恒節同人損否八月巽萃大畜賁觀九月歸妹无妄明夷困剝十月艮既濟噬嗑大過坤又云四正為方伯中孚為三公復為天子屯為諸侯謙為大夫睽為九卿升還從三公周而復始 P12 易緯稽覽圖曰甲子卦氣起中孚六日八十分日之七鄭康成注云六以候也八十分為一日之七者一卦六日七分也 易緯是類謀曰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離秋分日在兌四正之卦卦有六爻爻主一氣(共主二小四氣)餘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八十分日之七歲有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六十而一周 唐一行六卦議曰十二月卦出於孟氏章句其說易本 P13 於氣而後以人事明之(易乾鑿度曰太易者未見氣也易之始漠然無氣可見者太初之氣寒溫始生也乾鑿太初之氣,太初者氣之始也康成注云太度又云易變而為一注云一主北方氣漸生之始此則所生也)京氏又以卦爻配朞坎離震兌其用事自分至之首皆得八十分日之七十三頤晉井大畜(四卦皆之在分至首)皆五日十四分(四卦共少二百九十二分)餘皆六日七分自乾象歷以降皆因京氏惟天保歷依易通統軌圖自八十有二節五卦初爻相次用事及上爻與中氣皆終非京氏本旨及七略所傳按郎顗所傳皆六日七分不以初爻 P14 相次用事齊歷謬矣易爻當日十有二中直全卦之初十有二節直全卦之中齊歷又以節在貞氣在悔非是復卦經云七日來復康成注曰建戌之月以陽氣既盡建亥之月純陰用事至建子之月陽氣始生隔此純陰一卦卦主六日七分舉其成數言之而云七日來復孔穎達曰按易緯云卦氣起中孚故離坎震兌各主其一方其餘六十卦卦有六爻爻別主一日凡主三百六十日餘有五日四分日之一者每日分為八十分五日分 P15 為四百分四分日之一又分為二十分是四百二十分六十卦分之六七四十二卦別各得七分是每卦六日七分也李鼎祚曰案易軌一歲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坎離震兌四方正卦卦別一爻爻主一氣其餘六十卦三百六十爻爻主一日當周天之數餘五日四分日之一以通(缺) 消息 左傳正義易曰伏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離艮 P16 兌消息 繫辭上曰變化者進退之象也荀爽曰春夏為變秋冬為化息卦為進消卦為退也 說卦曰數往者順知來者逆仲翔曰坤消從午至亥上下故順也乾息從子至巳下上故逆也 九家易注泰卦曰陽息而升陰消而降陽稱息者長也起復成巽萬物盛長也陰言消者起姤終乾萬物成熟熟則給用給用則分散故陰用特言消也 P17 易乾鑿度曰聖人因陰陽起消息立乾坤以統天地又云消息卦純者為帝不純者為王 史記歷書太史公曰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起消息注皇侃曰乾者陽生為息坤者陰死為消也 漢書京房上封事曰辛酉以來少陰并力而乘消息孟康曰房以消息卦為辟辟君也消卦曰太陰息卦曰太陽其餘卦曰少陰少陽為臣下也 後漢書陳忠上疏曰頃季夏大暑而消息不協寒氣錯 P18 時水漏為變天之降異必有其故所舉有道之士可策問國典所務王事過差令處煖氣不效之意庻有讜言以承天誡 四正 說卦曰震東方也離也者南方之卦也兌正秋也坎者正北方之卦也 案震離兌坎陰陽各六爻荀爽以為乾六爻皆陽陽爻九四九三十六合四時坤六爻皆陰陰爻六四六 P19 二十四合二十四氣蓋四正者乾坤之用翟玄注文 言云乾坤有消息從四正來也 繫辭上曰兩儀生四象仲翔曰四象四時也兩儀謂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離震兌四卦震春兌秋坎東離夏故兩儀生四象 孟氏章句曰坎離震兌二十四氣次主一爻其初則二至二分也坎以陰包陽故自北正微陽動於下升而未達極於二月凝凅之氣消坎運終焉春分出於震始據 P20 萬物之元為主於內則羣陰化而從之極於南正而豐大之變窮震功究焉離以陽包陰故自南正微陰生於地下積而未章至於八月文明之質衰離運終焉仲秋陰形於兌始形萬物之末為主於內羣陽降而承之極於北正而天澤之施窮兌功究焉故陽七之靜始於坎陽九之動始於震陰八之靜始於離陰六之動始於兌故四象之變者兼六爻而中節之應備矣(一行六卦議) 易緯是類謀曰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離 P21 秋分日在兌四正之卦卦有六爻爻主一氣 康成注通卦驗曰冬至坎始用事而主六氣初六爻也小寒於坎直九二大寒於坎直六三立春於坎直六四雨水於坎直九五驚蟄於坎直上六春分於震直初九清明於震直六二榖雨於震直六三立夏於震直九四小滿於震直六五芒種於震直上六夏至於離直初九小暑於離直六二大暑於離直九三立秋於離直九四處暑於離直六五白露於離直上九秋分於兌直初九 P22 寒露於兌直九二霜降於兌直六三冬於兌直九四小雪於兌直九五大雪於兌直上九 孟康漢書注曰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日為三百六十日餘四卦震離兌坎為方伯監司之官所以用震離兌坎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是四時各專王之氣各卦主時其占法各以其日觀其善惡也 魏正光歷曰四正為方伯薛瓚注漢書曰京房謂方伯卦震兌坎離也京氏易傳曰方伯分威厥妖馬生子亡 P23 易緯乾鑿度曰四維正紀經緯仲序度畢矣康成云四維正四時之紀則坎離為經震兌為緯此四正之卦為四仲之次序也 京氏易傳曰賦歛不理茲謂禍厥風絕經緯(四時不正也)又云大經在辟而易臣茲謂陰動(坎離為經位方伯故云辟謂方伯擬君,大經辟辟卦也大經在易其臣道也)又云大經搖政茲謂不陰(不陰不臣也) 漢書魏相奏曰東方之神太昊乘震執規司春南方之神災帝乘離執衡司夏西方之神少昊乘兌執矩司秋 P24 北方之神 頊乘坎執權司冬中央之神黃帝乘坤艮執繩司下土茲五帝所司各有時也東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方春興兌治則饑秋興震治則華冬興離治則泄夏興坎治則雹 十二消息 易繫辭曰變通配四時仲翔曰變通趣時謂十二月消息也泰大壯夬配春乾姤遯配夏否觀剝配秋坤復臨配冬謂十二月消息相變通而周於四時也 P25 又云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仲翔曰謂十二消息九六相變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故變在其中矣 又曰往來不窮謂之通荀爽曰謂一冬一夏陰陽相變易也十二月消息陰陽往來無窮巳故通也 又曰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仲翔曰乾為寒坤為暑謂陰息陽消從姤至復故寒往暑來也陰詘陽信從復至泰故暑往來也 又曰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九家易曰範者法也圍者 P26 周也言乾坤消息法周天地而不過於十二辰也辰日月所會之宿謂諏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星紀玄枵之屬是也(諏訾以下謂自寅至丑自泰至臨也) 干寶注乾六爻曰陽在初九十一月之時自復來也初九甲子乾納甲天正之位而乾元所始也陽在九二十二月之時自臨來也陽在九三正月之時自泰來也陽氣在四二月之時自大壯來也陽在九五三月之時自夬來也陽在上九四月之時也(四月於消息為乾)又注坤六爻 P27 曰陰氣在初五月之時自姤來也陰氣在二六月之時自遯來也陰氣在三七月之時自否來也陰氣在四八月之時自觀來也陰氣在五九月之時自剝來也陰在上六十月之時也(十月於消息為坤) 康成注乾鑿度曰消息於雜卦為尊每月者譬一卦而位屬焉各有所繫案每月譬一卦者如乾之初九屬復坤之初六屬姤是也臨觀以下倣此 春秋緯樂緯曰夏以十三月為正息卦受泰物之始其 P28 色尚黑以寅為朔殷以十二月為正息卦受臨物之牙其色尚白以雞鳴為朔周以十一月為正息卦受復其色尚赤以夜半為朔 此後漢陳寵所謂三微成著以通三統也康成謂十日為微一月為著三微成著一爻也三著成體乃泰卦也 易乾鑿度曰孔子曰復表曰角臨表龍顏泰表載(與戴同)干大壯表握訴龍角大辰(古脣字)夬表升骨履文姤表耳 P29 參漏足履王知多權遯表日角連理否表二好文(坤為好文故文)觀表出準虎眉剝表重童(與瞳同)明歷元 案十二消息皆辟卦故舉帝王之表以明之 周易參同契曰朔旦為復(初九晦至朔旦震來受符)陽氣始通出入無疾(仲翔云謂出震成乾入巽成坤坎為疾十二消息不見坎象故出入無疾)立表微剛黃鍾建子(韋昭曰十一月黃鍾乾初九也康成曰黃鍾子之氣也十一月建焉)兆乃滋長播施柔暖黎蒸得常臨爐施條(九二)開路正光光耀漸近日以益長丑之大呂(康成曰大呂丑之氣也十二月建焉)結正低昂仰以成 P30 泰(三九)剛柔並隆陰陽交接小往大來(仲翔曰坤陰詘外為大,為小往乾陽信內來)輻輳于寅運而趣時建歷大壯(九四)俠列卯門(春分卯為,為卯開門)榆莢墮落還歸本根(二月榆落魁臨於卯翼奉風角曰木落歸本)刑德相負(建緯卯卯刑德並會相見歡喜)晝夜始分夬陰以退陽升而前洗濯羽翮(九五飛龍)扼索宿塵乾健盛明廣被四隣陽終於巳(上九)中而相干姤始紀序(初六)履霜最先井底寒泉(巽初六九為飛龍與乾初乾為水也)午為 賓(康成曰 賓午之氣也五月建焉) 賓服于陰陰為主人遯去世位(六二遯,乾二世)收斂其精懷德俟時(陸績曰遯俟時也) P31 栖遲味冥否塞不通(六三)萌者不生陰仲陽屈沒陽姓名觀其權量(六四)察仲秋情在畜微稚老枯復榮薺麥芽櫱因冒以生(八月麥生天罡據酉詩緯推度災曰陽本為太初行三節宋均注云本即原也變陰陽為雌雄魂也麥薺生以為驗也陽生物行,雄陰本為雌物本為魂雄生八月仲節號曰節猶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必知生八月仲者據此時三節者須雌俱行物缺也)剝爛肢體(六五雜卦曰剝四膚指間稱辨辨爛也初足二辨上稱膚皆屬肢體)消滅其形(消艮入坤)化氣既竭(秋冬為化)亡失至神(乾為神)道窮則返歸乎坤元 月令孟春曰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正義曰天地 P32 之氣謂之陰陽一年之中或升或降故聖人作象各分為六爻以象十二月陽氣之升從十一月為始至四月六陽皆升六陰皆伏至五月一陰初升至十月六陰盡升六陽盡伏今正月云天氣下降地氣上騰者陽氣五月之時為陰從下起上嚮排陽至十月之時六陽退盡皆伏於下至十一月陽之一爻始動地中至十二月陽漸升陽尚微未能生物之極正月三陽既上成為乾卦乾體在下三陰為坤坤體在上是陽氣五月初降至正 P33 月為天體而在坤下也十一月一陽初生而上排陰至四月陰爻伏盡六陽在上五月一陰生六月二陰生陰氣尚微成物未具七月三陰生而成坤體坤體在下三陽為乾而體在上所以十月云地氣下降天氣上騰劉洽氾閣皇侃之徙既不審知其理又不定其指趣諠諠嘵嘵亦無取焉 辟卦雜卦 易緯乾鑿度曰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卦用 P34 事一卦六爻爻一日凡六日(七分歸閨)初用事一日天王諸侯也二日大夫也三日卿也四日三公也五日辟也六日宗廟爻辭善則善凶則凶康成注云辟天子也天王諸侯者言諸侯受其吉凶者惟天子而巳 案易緯此說與齊天保歷合所謂五卦初爻相次用事也其云六日宗廟未詳豈一卦六爻備有此六者卯卦氣五位以公辟侯大夫卿周還用事此始侯者從月數也 P35 魏正光歷卦曰四正為方伯中孚為三公復為天子屯為諸侯謙為大夫睽為九卿升還從三公周而復始京房上封事曰遷辛巳蒙氣復乘卦太陽侵色張晏曰晉卦解卦也太陽侵色謂大壯也 案大壯辟卦也乾九四用事故云太陽晉辟解雜卦也皆主二月 又曰辛酉以來少陰倍力而乘消息孟康曰房以消息卦為辟辟君也消卦曰太陰(姤遯否觀剝坤)息卦曰太陽(復臨狀夬泰大乾) P36 其餘卦曰少陰少陽為臣下也并力雜卦氣干消息也 後漢書朱穆奏記梁冀曰今年九月天氣鬱冒五位四候連失正氣 案五位謂公辟候大夫卿四候四正也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一 易漢學 易類 提要 臣等謹案易漢學八卷國朝恵棟撰是編乃追考漢儒易學掇拾緒論以見大凡孟長卿易二卷虞仲翔易一卷京君明易二卷干寳易附見鄭康成易一卷荀慈明易一卷其末一卷則棟發明漢易之理以辨正河圖洛書先天太極之學其以虞翻次孟喜者以翻别傳自稱五世傳孟氏易以鄭元次京房者以後漢書稱元通京氏易也荀爽别為一卷則費氏易之流派矣考漢易自田王孫後始岐為施孟梁邱三派然漢書儒林傳稱孟喜得易家候陰陽災變書詐言田生且死時枕喜膝獨傳而梁邱賀疏通證明謂田生絶于施讐手中時喜歸東海安得此事又稱焦延夀嘗從孟喜問易京房以為延夀即孟氏學而翟牧白生不肯皆曰非也劉向亦稱諸易家説皆祖田何楊叔丁將軍大義畧同惟京氏為異黨則漢學之有孟京亦猶宋學之有陳邵均所謂易外别傳也費氏學自陳元鄭衆馬融鄭元以下遞傳以至王弼是為今本然漢書稱直長於卦筮無章句徒以彖象繫辭十篇文言解説上下經又隋志五行家有直易林二卷易内神筮二卷周易筮占林五卷則直易亦兼言卜筮特其爻象承應陰陽變化之説與孟京兩家體例較異合是三派漢學之占法亦約畧盡此矣夫易本為卜筮作而漢儒多參以占候未必盡合周孔之法然其時去古未逺要必有所受之棟採輯遺聞鉤稽考證使學者得畧見漢儒之門徑於易亦不為無功矣孟京兩家之學當歸術數然費氏為象數之正傳鄭氏之學亦兼用京費之説有未可盡目為䜟緯者故仍列之經部焉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總校官臣陸費墀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易漢學原序 易漢學原序 六經定於孔子燬於秦傳於漢漢學之亡久矣獨詩禮二經猶存毛鄭兩家春秋為杜氏所亂尚書為偽孔氏所亂易經為王氏所亂杜氏雖有更定大較同於賈服偽孔氏則襍采馬王之説漢學雖亡而未盡亡也惟王輔嗣以假象説易根本黄老而漢經師之義蕩然無復有存者矣故宋人趙紫芝有詩云輔嗣易行無漢學玄暉詩變有唐風蓋實録也棟曽王父樸葊先生嘗閔漢易之不存也取李氏易解所載者參衆説而為之傳天崇之際遭亂散佚以其説口授王父王父授之先君先君於是成易説六卷又嘗欲别撰漢經師説易之源流而未暇也棟趨庭之際習聞餘論左右采獲成書七卷自孟長卿以下五家之易異流同源其説略備嗚呼先君無禄即世三年矣以棟之不才何敢輒議著述然以四世之學上承先漢存什一於千百庶後之思漢學者猶知取證且使吾子孫無忘舊業云長洲恵棟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本站已經整理完成很久了 感謝提供。 但這本書我們已經整理完成很久了。 若是能在還未整理前提供就太好了。 若可以的話歡迎幫忙找還未整理的書。 請參考:惠棟《易漢學》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嗯,沒注意,待發帖後方看到網站已整理完成 嗯,沒注意,待發帖後方看到網站已整理完成。 因為我自己也有計劃要開一個在線古籍閱讀網站,所以比較注意收集古籍文本。機緣巧合來到易學網,然後我校訂了網站上的《周易略例·明彖》一篇,發現網站的所有文本應該都是手工錄入的,故有漏字。其實《四部叢刊》初、續、三編與《四庫全書》都有文本,雖然也要整理,但總比重新輸入方便得多。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這里是《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下載地址:http://hi 這里是《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下載地址: http://hi.baidu.com/aaadlsr/item/4351a0f51057eccca935a2e5 其中下載地址二已失效,地址一則有廣告,無須理會則可。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http://115.com/file/ann9tprd# http://115.com/file/ann9tprd#[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3.isohttp://115.com/file/ann9t2gh#[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5.isohttp://115.com/file/c224m60g#[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2.isohttp://115.com/file/e77fw15j#[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8.isohttp://115.com/file/dppl2kcp#[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1.isohttp://115.com/file/e77fw98s#[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1.isohttp://115.com/file/beel3vpk#[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5.isohttp://115.com/file/e77fw47z#[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6.isohttp://115.com/file/ann9t09a#[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4.isohttp://115.com/file/beel3cy1#[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7.isohttp://115.com/file/c224m2oe#[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6.iso http://115.com/file/beel3cy1#[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7.isohttp://115.com/file/c224m2oe#[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6.isohttp://115.com/file/e77fwico#[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8.isohttp://115.com/file/e77fwn9s#[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2.isohttp://115.com/file/beel3hxk#[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7.isohttp://115.com/file/beel3e8z#[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4.isohttp://115.com/file/dppl2dhp#[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3.iso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http://115.com/file/c224mq1g# http://115.com/file/c224mq1g#[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skqs.iso 注冊BAT用下面的即可: http://www.400gb.com/file/11873090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一直未收到
HI Prem:
一直未收到。
可能有些差錯。
文字只要有輸入就好,我會負責將它整理好,讓它變成一個好好閱讀的電子版。聽來你的處理應該都是不錯的方式。
若寄檔有問題也可直接貼在這裡。
不過因為最近忙著寫課程講義,有些進度趕不及,所以電子書的整理會晚一些,大概要到十一月初才有空了。
再試一次
站長, 您好:
我又再試了一次, 您再看看有沒有收到
如果這次還是沒有收到, 我就把它貼到討論區
還是沒收到
可能貼這裡比較快。
貼上囉!
欽定四庫全書
易漢學卷一
長洲惠棟撰
孟長卿易上
卦氣圖說
P1
孟氏卦氣圖以坎離震兌為四正卦餘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合周天之數內辟卦十二謂之消息卦乾益為息坤虛為消其實乾坤十二畫也繫辭云乾之策二百
P2
一十有六之策一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夫以二卦之策當一期之數則知二卦之爻周一歲之用矣四卦主四時爻主二十四氣十二卦主十二辰爻主七十二侯六十卦主六日七分爻主三百六十五日四分之一辟卦為君雜卦為臣四正為方伯二至二分寒溫風雨總以應卦為節是以周易參同契曰君子居室順陰陽節藏器俟時勿違卦月謹候日辰審察消息纖芥不正悔吝為賊二至改度乖錯委曲隆冬
P3
大暑盛夏霜雪二分縱橫不應漏刻水旱相伐風雨不節蝗蟲湧沸羣異旁出此言卦氣不效則分至寒溫皆失其度也漢書谷永對策曰王者躬行道德則卦氣理效五徵特序(兼洪範五行言)失道妄行則卦氣悖亂咎徵著郵後漢張衡上疏亦言律歷卦候數有徵效(郎顗七事云必有水以六日,今春當旱夏七分候之可知)樊毅修華嶽碑云風雨應卦瀣潤萬物是漢儒皆用卦氣為占驗宋元以來漢學日就滅亡幾不知卦氣為何物矣余既列二圖於後兼采先儒諸說
P4
以為左證焉
閏餘者剝卦陽氣盡於九月之終至十月末純坤用事坤卦將盡則復陽來隔坤之一卦六爻為六日復來成震一陽爻生為七日故言反復其道七日來復是其義也
繫辭上曰旁行而不流九家易曰旁行周合六十四卦月主五卦爻主一日歲既周而復始
P7
右李溉所傳卦氣圖也其說原於易緯素問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乾鑿度曰天氣三微而成一著三著而成一體康成注云五日為一微十五日為一著故五日有一候十五日成一氣康成又云每一卦生三氣則各得十五日十二卦卦各六爻爻主一候而一歲之運周焉案御覽載易緯通卦驗(九百六十七卷,九百四十四卷)驚蟄大壯初九候桃始華不華倉庫多火今圖與之合又曰姤上九候禪始鳴
P8
不鳴國多妖言案圖姤九五蜩始鳴(蜩禪同)上九半夏生遲一候者朱子發震云易通卦驗易家傳先師之言所記氣候比之時訓晚者二十有四早者三今圖依時訓故異也(困學紀聞口月令仲冬虎始交通卦復之日鴙鴝雞乳通卦驗,驗云小寒季冬鵲始巢詩推度災云云立春皆以節有早晚也)
P11
魏正光歷推四正卦術曰十一月未濟蹇頤中孚復十二月屯謙睽升臨正月小過蒙益漸泰二月需隨晉解大壯三月豫訟蠱革夬四月旅師比小畜乾五月大有家人井咸姤六月鼎豐渙履遯七月恒節同人損否八月巽萃大畜賁觀九月歸妹无妄明夷困剝十月艮既濟噬嗑大過坤又云四正為方伯中孚為三公復為天子屯為諸侯謙為大夫睽為九卿升還從三公周而復始
P12
易緯稽覽圖曰甲子卦氣起中孚六日八十分日之七鄭康成注云六以候也八十分為一日之七者一卦六日七分也
易緯是類謀曰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離秋分日在兌四正之卦卦有六爻爻主一氣(共主二小四氣)餘六十卦卦主六日七分八十分日之七歲有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六十而一周
唐一行六卦議曰十二月卦出於孟氏章句其說易本
P13
於氣而後以人事明之(易乾鑿度曰太易者未見氣也易之始漠然無氣可見者太初之氣寒溫始生也乾鑿太初之氣,太初者氣之始也康成注云太度又云易變而為一注云一主北方氣漸生之始此則所生也)京氏又以卦爻配朞坎離震兌其用事自分至之首皆得八十分日之七十三頤晉井大畜(四卦皆之在分至首)皆五日十四分(四卦共少二百九十二分)餘皆六日七分自乾象歷以降皆因京氏惟天保歷依易通統軌圖自八十有二節五卦初爻相次用事及上爻與中氣皆終非京氏本旨及七略所傳按郎顗所傳皆六日七分不以初爻
P14
相次用事齊歷謬矣易爻當日十有二中直全卦之初十有二節直全卦之中齊歷又以節在貞氣在悔非是復卦經云七日來復康成注曰建戌之月以陽氣既盡建亥之月純陰用事至建子之月陽氣始生隔此純陰一卦卦主六日七分舉其成數言之而云七日來復孔穎達曰按易緯云卦氣起中孚故離坎震兌各主其一方其餘六十卦卦有六爻爻別主一日凡主三百六十日餘有五日四分日之一者每日分為八十分五日分
P15
為四百分四分日之一又分為二十分是四百二十分六十卦分之六七四十二卦別各得七分是每卦六日七分也李鼎祚曰案易軌一歲十二月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坎離震兌四方正卦卦別一爻爻主一氣其餘六十卦三百六十爻爻主一日當周天之數餘五日四分日之一以通(缺)
消息
左傳正義易曰伏羲作十言之教曰乾坤震巽坎離艮
P16
兌消息
繫辭上曰變化者進退之象也荀爽曰春夏為變秋冬為化息卦為進消卦為退也
說卦曰數往者順知來者逆仲翔曰坤消從午至亥上下故順也乾息從子至巳下上故逆也
九家易注泰卦曰陽息而升陰消而降陽稱息者長也起復成巽萬物盛長也陰言消者起姤終乾萬物成熟熟則給用給用則分散故陰用特言消也
P17
易乾鑿度曰聖人因陰陽起消息立乾坤以統天地又云消息卦純者為帝不純者為王
史記歷書太史公曰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起消息注皇侃曰乾者陽生為息坤者陰死為消也
漢書京房上封事曰辛酉以來少陰并力而乘消息孟康曰房以消息卦為辟辟君也消卦曰太陰息卦曰太陽其餘卦曰少陰少陽為臣下也
後漢書陳忠上疏曰頃季夏大暑而消息不協寒氣錯
P18
時水漏為變天之降異必有其故所舉有道之士可策問國典所務王事過差令處煖氣不效之意庻有讜言以承天誡
四正
說卦曰震東方也離也者南方之卦也兌正秋也坎者正北方之卦也
案震離兌坎陰陽各六爻荀爽以為乾六爻皆陽陽爻九四九三十六合四時坤六爻皆陰陰爻六四六
P19
二十四合二十四氣蓋四正者乾坤之用翟玄注文
言云乾坤有消息從四正來也
繫辭上曰兩儀生四象仲翔曰四象四時也兩儀謂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離震兌四卦震春兌秋坎東離夏故兩儀生四象
孟氏章句曰坎離震兌二十四氣次主一爻其初則二至二分也坎以陰包陽故自北正微陽動於下升而未達極於二月凝凅之氣消坎運終焉春分出於震始據
P20
萬物之元為主於內則羣陰化而從之極於南正而豐大之變窮震功究焉離以陽包陰故自南正微陰生於地下積而未章至於八月文明之質衰離運終焉仲秋陰形於兌始形萬物之末為主於內羣陽降而承之極於北正而天澤之施窮兌功究焉故陽七之靜始於坎陽九之動始於震陰八之靜始於離陰六之動始於兌故四象之變者兼六爻而中節之應備矣(一行六卦議)
易緯是類謀曰冬至日在坎春分日在震夏至日在離
P21
秋分日在兌四正之卦卦有六爻爻主一氣
康成注通卦驗曰冬至坎始用事而主六氣初六爻也小寒於坎直九二大寒於坎直六三立春於坎直六四雨水於坎直九五驚蟄於坎直上六春分於震直初九清明於震直六二榖雨於震直六三立夏於震直九四小滿於震直六五芒種於震直上六夏至於離直初九小暑於離直六二大暑於離直九三立秋於離直九四處暑於離直六五白露於離直上九秋分於兌直初九
P22
寒露於兌直九二霜降於兌直六三冬於兌直九四小雪於兌直九五大雪於兌直上九
孟康漢書注曰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日為三百六十日餘四卦震離兌坎為方伯監司之官所以用震離兌坎者是二至二分用事之日又是四時各專王之氣各卦主時其占法各以其日觀其善惡也
魏正光歷曰四正為方伯薛瓚注漢書曰京房謂方伯卦震兌坎離也京氏易傳曰方伯分威厥妖馬生子亡
P23
易緯乾鑿度曰四維正紀經緯仲序度畢矣康成云四維正四時之紀則坎離為經震兌為緯此四正之卦為四仲之次序也
京氏易傳曰賦歛不理茲謂禍厥風絕經緯(四時不正也)又云大經在辟而易臣茲謂陰動(坎離為經位方伯故云辟謂方伯擬君,大經辟辟卦也大經在易其臣道也)又云大經搖政茲謂不陰(不陰不臣也)
漢書魏相奏曰東方之神太昊乘震執規司春南方之神災帝乘離執衡司夏西方之神少昊乘兌執矩司秋
P24
北方之神 頊乘坎執權司冬中央之神黃帝乘坤艮執繩司下土茲五帝所司各有時也東方之卦不可以治西方南方之卦不可以治北方春興兌治則饑秋興震治則華冬興離治則泄夏興坎治則雹
十二消息
易繫辭曰變通配四時仲翔曰變通趣時謂十二月消息也泰大壯夬配春乾姤遯配夏否觀剝配秋坤復臨配冬謂十二月消息相變通而周於四時也
P25
又云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仲翔曰謂十二消息九六相變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故變在其中矣
又曰往來不窮謂之通荀爽曰謂一冬一夏陰陽相變易也十二月消息陰陽往來無窮巳故通也
又曰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仲翔曰乾為寒坤為暑謂陰息陽消從姤至復故寒往暑來也陰詘陽信從復至泰故暑往來也
又曰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九家易曰範者法也圍者
P26
周也言乾坤消息法周天地而不過於十二辰也辰日月所會之宿謂諏訾降婁大梁實沈鶉首鶉火鶉尾壽星大火析木星紀玄枵之屬是也(諏訾以下謂自寅至丑自泰至臨也)
干寶注乾六爻曰陽在初九十一月之時自復來也初九甲子乾納甲天正之位而乾元所始也陽在九二十二月之時自臨來也陽在九三正月之時自泰來也陽氣在四二月之時自大壯來也陽在九五三月之時自夬來也陽在上九四月之時也(四月於消息為乾)又注坤六爻
P27
曰陰氣在初五月之時自姤來也陰氣在二六月之時自遯來也陰氣在三七月之時自否來也陰氣在四八月之時自觀來也陰氣在五九月之時自剝來也陰在上六十月之時也(十月於消息為坤)
康成注乾鑿度曰消息於雜卦為尊每月者譬一卦而位屬焉各有所繫案每月譬一卦者如乾之初九屬復坤之初六屬姤是也臨觀以下倣此
春秋緯樂緯曰夏以十三月為正息卦受泰物之始其
P28
色尚黑以寅為朔殷以十二月為正息卦受臨物之牙其色尚白以雞鳴為朔周以十一月為正息卦受復其色尚赤以夜半為朔
此後漢陳寵所謂三微成著以通三統也康成謂十日為微一月為著三微成著一爻也三著成體乃泰卦也
易乾鑿度曰孔子曰復表曰角臨表龍顏泰表載(與戴同)干大壯表握訴龍角大辰(古脣字)夬表升骨履文姤表耳
P29
參漏足履王知多權遯表日角連理否表二好文(坤為好文故文)觀表出準虎眉剝表重童(與瞳同)明歷元
案十二消息皆辟卦故舉帝王之表以明之
周易參同契曰朔旦為復(初九晦至朔旦震來受符)陽氣始通出入無疾(仲翔云謂出震成乾入巽成坤坎為疾十二消息不見坎象故出入無疾)立表微剛黃鍾建子(韋昭曰十一月黃鍾乾初九也康成曰黃鍾子之氣也十一月建焉)兆乃滋長播施柔暖黎蒸得常臨爐施條(九二)開路正光光耀漸近日以益長丑之大呂(康成曰大呂丑之氣也十二月建焉)結正低昂仰以成
P30
泰(三九)剛柔並隆陰陽交接小往大來(仲翔曰坤陰詘外為大,為小往乾陽信內來)輻輳于寅運而趣時建歷大壯(九四)俠列卯門(春分卯為,為卯開門)榆莢墮落還歸本根(二月榆落魁臨於卯翼奉風角曰木落歸本)刑德相負(建緯卯卯刑德並會相見歡喜)晝夜始分夬陰以退陽升而前洗濯羽翮(九五飛龍)扼索宿塵乾健盛明廣被四隣陽終於巳(上九)中而相干姤始紀序(初六)履霜最先井底寒泉(巽初六九為飛龍與乾初乾為水也)午為 賓(康成曰 賓午之氣也五月建焉) 賓服于陰陰為主人遯去世位(六二遯,乾二世)收斂其精懷德俟時(陸績曰遯俟時也)
P31
栖遲味冥否塞不通(六三)萌者不生陰仲陽屈沒陽姓名觀其權量(六四)察仲秋情在畜微稚老枯復榮薺麥芽櫱因冒以生(八月麥生天罡據酉詩緯推度災曰陽本為太初行三節宋均注云本即原也變陰陽為雌雄魂也麥薺生以為驗也陽生物行,雄陰本為雌物本為魂雄生八月仲節號曰節猶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必知生八月仲者據此時三節者須雌俱行物缺也)剝爛肢體(六五雜卦曰剝四膚指間稱辨辨爛也初足二辨上稱膚皆屬肢體)消滅其形(消艮入坤)化氣既竭(秋冬為化)亡失至神(乾為神)道窮則返歸乎坤元
月令孟春曰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正義曰天地
P32
之氣謂之陰陽一年之中或升或降故聖人作象各分為六爻以象十二月陽氣之升從十一月為始至四月六陽皆升六陰皆伏至五月一陰初升至十月六陰盡升六陽盡伏今正月云天氣下降地氣上騰者陽氣五月之時為陰從下起上嚮排陽至十月之時六陽退盡皆伏於下至十一月陽之一爻始動地中至十二月陽漸升陽尚微未能生物之極正月三陽既上成為乾卦乾體在下三陰為坤坤體在上是陽氣五月初降至正
P33
月為天體而在坤下也十一月一陽初生而上排陰至四月陰爻伏盡六陽在上五月一陰生六月二陰生陰氣尚微成物未具七月三陰生而成坤體坤體在下三陽為乾而體在上所以十月云地氣下降天氣上騰劉洽氾閣皇侃之徙既不審知其理又不定其指趣諠諠嘵嘵亦無取焉
辟卦雜卦
易緯乾鑿度曰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以卦用
P34
事一卦六爻爻一日凡六日(七分歸閨)初用事一日天王諸侯也二日大夫也三日卿也四日三公也五日辟也六日宗廟爻辭善則善凶則凶康成注云辟天子也天王諸侯者言諸侯受其吉凶者惟天子而巳
案易緯此說與齊天保歷合所謂五卦初爻相次用事也其云六日宗廟未詳豈一卦六爻備有此六者卯卦氣五位以公辟侯大夫卿周還用事此始侯者從月數也
P35
魏正光歷卦曰四正為方伯中孚為三公復為天子屯為諸侯謙為大夫睽為九卿升還從三公周而復始京房上封事曰遷辛巳蒙氣復乘卦太陽侵色張晏曰晉卦解卦也太陽侵色謂大壯也
案大壯辟卦也乾九四用事故云太陽晉辟解雜卦也皆主二月
又曰辛酉以來少陰倍力而乘消息孟康曰房以消息卦為辟辟君也消卦曰太陰(姤遯否觀剝坤)息卦曰太陽(復臨狀夬泰大乾)
P36
其餘卦曰少陰少陽為臣下也并力雜卦氣干消息也
後漢書朱穆奏記梁冀曰今年九月天氣鬱冒五位四候連失正氣
案五位謂公辟候大夫卿四候四正也
收到
收到了,先貼上。過些時日有空了再來校對與編輯。到時候編輯好了再通知。
真是感激不盡!
這本不用輸入,直接就有文本可用,只需校對即可。
這本不用輸入,直接就有文本可用,只需校對即可。
欽定四庫全書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一
易漢學 易類
提要
臣等謹案易漢學八卷國朝恵棟撰是編乃追考漢儒易學掇拾緒論以見大凡孟長卿易二卷虞仲翔易一卷京君明易二卷干寳易附見鄭康成易一卷荀慈明易一卷其末一卷則棟發明漢易之理以辨正河圖洛書先天太極之學其以虞翻次孟喜者以翻别傳自稱五世傳孟氏易以鄭元次京房者以後漢書稱元通京氏易也荀爽别為一卷則費氏易之流派矣考漢易自田王孫後始岐為施孟梁邱三派然漢書儒林傳稱孟喜得易家候陰陽災變書詐言田生且死時枕喜膝獨傳而梁邱賀疏通證明謂田生絶于施讐手中時喜歸東海安得此事又稱焦延夀嘗從孟喜問易京房以為延夀即孟氏學而翟牧白生不肯皆曰非也劉向亦稱諸易家説皆祖田何楊叔丁將軍大義畧同惟京氏為異黨則漢學之有孟京亦猶宋學之有陳邵均所謂易外别傳也費氏學自陳元鄭衆馬融鄭元以下遞傳以至王弼是為今本然漢書稱直長於卦筮無章句徒以彖象繫辭十篇文言解説上下經又隋志五行家有直易林二卷易内神筮二卷周易筮占林五卷則直易亦兼言卜筮特其爻象承應陰陽變化之説與孟京兩家體例較異合是三派漢學之占法亦約畧盡此矣夫易本為卜筮作而漢儒多參以占候未必盡合周孔之法然其時去古未逺要必有所受之棟採輯遺聞鉤稽考證使學者得畧見漢儒之門徑於易亦不為無功矣孟京兩家之學當歸術數然費氏為象數之正傳鄭氏之學亦兼用京費之説有未可盡目為䜟緯者故仍列之經部焉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校官臣陸費墀
易漢學原序
易漢學原序
六經定於孔子燬於秦傳於漢漢學之亡久矣獨詩禮二經猶存毛鄭兩家春秋為杜氏所亂尚書為偽孔氏所亂易經為王氏所亂杜氏雖有更定大較同於賈服偽孔氏則襍采馬王之説漢學雖亡而未盡亡也惟王輔嗣以假象説易根本黄老而漢經師之義蕩然無復有存者矣故宋人趙紫芝有詩云輔嗣易行無漢學玄暉詩變有唐風蓋實録也棟曽王父樸葊先生嘗閔漢易之不存也取李氏易解所載者參衆説而為之傳天崇之際遭亂散佚以其説口授王父王父授之先君先君於是成易説六卷又嘗欲别撰漢經師説易之源流而未暇也棟趨庭之際習聞餘論左右采獲成書七卷自孟長卿以下五家之易異流同源其説略備嗚呼先君無禄即世三年矣以棟之不才何敢輒議著述然以四世之學上承先漢存什一於千百庶後之思漢學者猶知取證且使吾子孫無忘舊業云長洲恵棟
本站已經整理完成很久了
感謝提供。
但這本書我們已經整理完成很久了。
若是能在還未整理前提供就太好了。
若可以的話歡迎幫忙找還未整理的書。
請參考:惠棟《易漢學》
嗯,沒注意,待發帖後方看到網站已整理完成
嗯,沒注意,待發帖後方看到網站已整理完成。
因為我自己也有計劃要開一個在線古籍閱讀網站,所以比較注意收集古籍文本。機緣巧合來到易學網,然後我校訂了網站上的《周易略例·明彖》一篇,發現網站的所有文本應該都是手工錄入的,故有漏字。其實《四部叢刊》初、續、三編與《四庫全書》都有文本,雖然也要整理,但總比重新輸入方便得多。
不知那裡可取得?
這個我們很需要,不知那裡可以取得?
目前在整理焦循的:
http://www.eee-learning.com/forum/3343
《易通釋》收於《續修四庫全書》,無文本。我能提供的只是
《易通釋》收於《續修四庫全書》,無文本。我能提供的只是《四部叢刊》共三編與《四庫全書》而已。
方便提供嗎?
不知方不方便提供給我們?讓我們來整理。這應該裡面也有很多可用的易經典籍。
這里是《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下載地址:http://hi
這里是《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下載地址:
http://hi.baidu.com/aaadlsr/item/4351a0f51057eccca935a2e5
其中下載地址二已失效,地址一則有廣告,無須理會則可。
這網站很毒啊!
如題。
毒?廣告是不少,毒倒是沒有。站長有115網盤帳號沒
毒?廣告是不少,毒倒是沒有。站長有115網盤帳號沒?有網友傳至115了,內地下載挺快,不知臺灣如何。
剛申請了
剛申請了115網盤。要怎樣下載?
http://115.com/file/ann9tprd#
http://115.com/file/ann9tprd#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3.iso
http://115.com/file/ann9t2gh#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5.iso
http://115.com/file/c224m60g#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2.iso
http://115.com/file/e77fw15j#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8.iso
http://115.com/file/dppl2kcp#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1.iso
http://115.com/file/e77fw98s#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1.iso
http://115.com/file/beel3vpk#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5.iso
http://115.com/file/e77fw47z#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6.iso
http://115.com/file/ann9t09a#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4.iso
http://115.com/file/beel3cy1#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7.iso
http://115.com/file/c224m2oe#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6.iso
http://115.com/file/beel3cy1#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7.iso
http://115.com/file/c224m2oe#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6.iso
http://115.com/file/e77fwico#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8.iso
http://115.com/file/e77fwn9s#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2.iso
http://115.com/file/beel3hxk#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207.iso
http://115.com/file/beel3e8z#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4.iso
http://115.com/file/dppl2dhp#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303.iso
http://115.com/file/c224mq1g#
http://115.com/file/c224mq1g#
[文渊阁四库全书文本数据光盘].CD.skqs.iso
注冊BAT用下面的即可:
http://www.400gb.com/file/11873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