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說.繫辭下傳二》
第1292頁
民謂陰
右第四章僅兩節疑錯簡前一節當屬前章後一
節當在貞夫一之下
易曰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
歸而殊塗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
此以下釋咸九四爻義思者索其所欲慮者防其所
惡何思何慮謂天下萬事萬物之往來甚眾若以思
慮為感則是自取其憧憧也如日月寒暑未嘗不往
第1293頁
來而其往來也任氣之自運何思何慮又如尺蠖龍
蛇未嘗不屈伸而其屈伸也委形之自然何思何慮
天下之理本同歸而殊其塗者自不同天下之理本
一致而百其慮者自不一蓋往來者人事之常安能
使之不往來但不可加以思慮之憧憧爾若加思慮
之憧憧則徒自紛紛然豈咸感之道哉兩稱天下何
思何慮蓋甚言咸感之道君子以虛受人無所事乎
思慮也龜山楊氏曰易所謂無思者以為無所事乎
第1294頁
思云爾故其於天下之故感而通之而已今曰不可
以有思又曰不能無思此何理哉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
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來者屈也來者
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日月相推而明生寒暑相推而歲成此皆自然之往
來非憧憧往來也往者屈來者信屈信相感而生生
之不息則其利無窮矣信音伸伊川程子曰此以往
第1295頁
來屈信明感應之理屈則有信信則有屈所謂感應
也故日月相推而明生寒暑相推而歲之功用由是
而成故曰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感動也有感必有應
凡有動皆為感感則必有應所應復為感感復有應
所以不已也又曰近取諸身百體皆具屈信往來之
義只於鼻息之間見之屈信往來只是理不必將既
屈之氣復為方信之氣生生之理自然不息如復言
七日來復其間無所斷續陽已復生物極必返其理
第1296頁
須如此橫渠張子曰屈信相感而利生焉感以誠也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
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
尺蠖屈而求信龍蛇蟄而存身此皆物性之自然也
義即易中之義致與大學致知之致同精研義理無
亳釐之差而深造於神妙所以致之於用也見於用
而利施於身而安所以為崇德之資也精義入神內
第1297頁
也致用外也自內而達外猶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利
用安身外也崇德內也即外以養內亦猶龍蛇之蟄
以存身也屈信之道不過如斯而已故又曰過此以
往未之或知也伊川程子曰前云屈信之理矣復取
物以明之尺蠖之行先屈而後信蓋不屈則無信信
而後有屈觀尺蠖而知感應之理也龍蛇蟄藏所以
存息其身而後奮迅也不蟄則不能奮矣動息相感
乃屈信也君子潛心精微之義入於神妙所以致用
第1298頁
也潛心精微積也致用施也積與施乃屈信也利用
安身以崇德也承上文致用而言利其施用安處其
身所以崇大德業也紫陽朱子曰因言屈信往來之
理而又推以言學亦有自然之機也又曰精義二字
聞諸長者所謂義者宜而已矣物之有宜有不宜事
之有可有不可吾心處之知其各有定分而不可易
所謂義也精義者精於此而已所謂精云者猶曰察
之云耳精之之至而入於神則於事物所宜亳釐委
第1299頁
曲之間無所不悉有不可容言之妙矣此所以致用
而用無不利也誠齋楊氏曰精於庖者其刀入神精
於射者其矢入神茍入神矣其致用於庖與射也何
有精於技猶若是而況精於義理而入神者乎是故
以之致用則用必利以之安身則身必安
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神無方妙而不可測者也化無迹泯而不可見者也
自精義入神真積力久以至於窮盡其神是以知化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1299整理完成
如題
請參考
http://www.eee-learning.com/book/1007
再次感謝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