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圖說易]坎卦-吃苦當吃補
解釋此卦要特別注意的是,卦辭及爻辭中有亨,有「小有得」等正面的情況,並非真的意謂沒有危險,或是脫離危險。實際上都是險中求通,所以卦辭説「維心亨」。「維心亨」道出了坎卦的本質:既然內外皆危險,進退都是坎,那不如把他看開,因此坎卦之能亨通者,是屬於心理及修為層次的問題,而不是求卦者在現實上真的事情亨通。
- 閱讀內文 about [看圖說易]坎卦-吃苦當吃補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解釋此卦要特別注意的是,卦辭及爻辭中有亨,有「小有得」等正面的情況,並非真的意謂沒有危險,或是脫離危險。實際上都是險中求通,所以卦辭説「維心亨」。「維心亨」道出了坎卦的本質:既然內外皆危險,進退都是坎,那不如把他看開,因此坎卦之能亨通者,是屬於心理及修為層次的問題,而不是求卦者在現實上真的事情亨通。
家鄉這間廟的完成過程中,充滿了奇蹟與驚喜。 |
寫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是要跟易學網的志工說聲抱歉,大家在易學網號召下忙著輸入易經經典的同時,這個月來我卻將這些經典的整理工作擱置一旁,有點欺騙、背叛大家的感覺。
其中緣由一言難盡,但可看一下這個網站的緣起說明,大概就能明瞭。
這裡再簡單說明:普庵壇是老家村民的信仰中心,近來重建落成,我回家四天參與廟會活動。被村民及耆老的虔誠和所做的事所感動,以及在某些或許可以說是神跡或感應的引導下,我為老家的廟架了網站。當然,架站只是其中一環,更重要的工作其實是要幫這間偏僻鄉下的無名小廟撰寫一些基本資料與文件,希望作為以後的廟史資料;而在撰寫這些資料當中,我又必需做很多基礎的考證研究工作。
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易卜的許多核心本質和宗教信仰其實都是一個樣。我們常把「求神問卜」相提並論,是因為這都同樣是一種關於信仰的行為與活動。
《誠齋易傳》主要以《易程傳》為基礎,再佐以歷史傳記做為考證,宋代時坊間更將此書與《易程傳》合刊為《程楊易傳》。但誠齊以史解易的方法學受到當時一些儒生的非議。
《易漢學》共八卷,為清乾隆至嘉慶年間知名吳派經學家惠棟所撰。
惠棟(1697年-1758年)字定宇,號松崖。江蘇元和(今蘇州吳縣)人,累積家中三代之治易,集結與發明漢代易學之精萃。其自序云:「棟曾王父樸葊先生嘗閔漢易之不存也,取李氏易解所載者,參眾說而為之傳。天崇之際,遭亂散佚,以其說口授王父,王父授之先君,先君於是成易說六卷。又嘗欲別撰漢經師說易源流,而未暇也。棟趨庭之際習聞餘論,左右采獲,成書七卷,自孟長卿以下。五家之易,異流同源,其說略備。」
《易漢學》也成為現今研究漢易的重要典籍,今人論漢易者,多有採擷惠棟此書者。
清黃宗羲所著《易學象數論》可以說是研究象數易學的經典之著,不只對兩漢以來象數易學的義理多所整理與闡述,也廓清宋明儒者的諸多見解。
這本電子書,也是易學網首次集結志工之力,合作輸入完成,前後總計花費一個月時間。
吉凶論斷上,既然棟樑不正而不穩,澤滅木,當然就不是什麼好卦。卦辭中之所以講「利有攸往,亨」,是就陽剛而能獨立自主,足以支撐整個局面的人來說。若是柔弱而無以獨立行事者卜此卦,則只有凶咎可言。
易經卜卦更重要的是「感應」。就是求卦者在卜得的卦裡,感應到與事實的關聯──通常這是最準的。此時,並不需要任何解卦,那個直覺而來的感應就是了。特別是對事情的憂慮越深,越是虔誠時,這種情況越容易發生。
頤原意就是人的口頰、口邊,引伸為「養」的意思。卜到頤卦者,以守正居靜為吉,多看少吃,多聽少說,才是養身修性之道。在解全卦吉凶時,也應以此為大原則。卜到這卦者應當小心注意的:要懂得避免造口業。
升卦的意思,並不能單以「上升」來思考:重點在於它是萃聚之後的結果,也就是「聚沙成塔」,積少成多式的成長,慢慢累積而成的。就像樹木之長成,絕不會是一夜之間。升卦大致上屬於吉卦,但需要有外力的幫助──換另一種說法就是貴人的提攜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