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公告


【易經543】易經課問題集 3:解卦不看變卦,那為什麼要有變卦?(兼論畫卦之演進)

Jack 發表於

簡單說:這可能只是古人表達卦象的方法。 因為最早時還沒找到後來的我們所使用的這種表達方式,現今以爻位陰陽表達的方式可能是戰國之後才發展出來的。 個人研究與綜合各種資料之後推論:易經最早並沒有像初九、九二、六三、六四...這樣表達卦象的方法,所以從春秋筮例中只會看到例如「觀之否」、「乾之姤」這樣的表達方式,也就是「某卦之某卦」,「之」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變卦」的「變」的意思,但現代人用「變」字來替代「之」字之後,反而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誤解。所以如果你會混淆,建議正名為「之卦」,不要說「變卦」。

易經課程名額釋出(台北周末乙班)

Jack 發表於

有人突然有事不能參加了,所以有一個名額透過露天拍賣釋出。

相信這個朋友真的是有苦衷,所以我們也全額退費,沒有一句囉唆。

台北周末乙班 11月30日(六)  10:30~17:30
總共有三堂課,每堂課2小時,含用餐時間及中間休息時間一小時,共七小時。2500元。[一天上七小時真的很累!所以要下大決心!]

可加價300元餐飲費參加一個月之後的課後聚會(若確定要參加則總共必需匯款2800元)。

【易經543】易經課問題集 2:解卦時變卦要不要看?(兼論筮法)

Jack 發表於

這個問題其實在網站上一直不斷有很多人貼文來問,就算我已解釋了n遍。可以說我已經回答到手軟、嘴乾了。

在課堂上,我也一直覺得我說的很簡單而清楚了:一個變爻時,只看本卦的變爻,如乾之履,就是只看乾卦九三,履卦(變卦)蓋起來完全不用去理會。只有在變爻多時,才必需轉向看變卦。

但還是有很多學員相當疑惑!繼續來問。我不知問題到底出在那裡。推測應該不是理解能力問題,而是長久以來對於「變卦」有些抹不去的先入為主觀念所造成的。

易經課問題集 1:關於一些卦名的音義(兼談易經中的古字)

Jack 發表於

課堂上我對於易經某些卦名的讀法在某些人的眼中顯然是錯誤的。雖然我會跟學員說明所謂的「正確」標準讀法是什麼,而為什麼我有不一樣的讀法,但似乎還是有些學員不是很瞭解我的理由和立場而在課後來詢問。所以這裡特別再做詳細說明。

易經課程:台中、台北夜間各一名額釋出

Jack 發表於

 

不好意思,兩個名額才貼出就被標下了!

台中假日班和台北夜間班還有一周時間就要開始陸續開課,兩班的繳費日期都已在昨日截止,也都各別有一人未繳交。

很遺憾的是,過程當中我們除了在網站上公告,也有定期寄信連絡提醒當事人,就是沒有得到回覆,所以這兩位朋友大概真的並不想參加(希望不會時間到了直接衝到回場!下次會改成繳完費再通知場地,以避免可能有類似的事情發生。)

【報名易經課注意】記得準時完成報名手續!幾個名額可能將釋出!

Jack 發表於

提醒您:未準時完成報名手續者(包括完成匯款及填寫線上報名表單兩項程序),將喪失報名資格。釋出的名額將會上露天拍賣,資格由先得標者取得。開課前三日仍未有人下標,那麼我們就會讓該名額從缺。

【易經543】《易經》的「交易」法則--簡易、變易、不易之外的第一易

Jack 發表於

從易的字源來看,「賜與」和「交易」兩個概念與義涵是更為核心與重要的。賜代表著這是上天之賜與,因為與上蒼之溝通,而得到了某些指示,與神明交會,而有所感應。 交易意指剛柔之來往,如《說卦》所言「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泰卦《彖傳》「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反之否卦《彖傳》「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

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