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初歷史「關鍵字」與易經卦名
《易經》六十四卦有些卦名可能與周初歷史的一些「關鍵字」有關。例如,見到「豐」字,可能讓人聯想到文王作豐邑,「訟」為文王斷虞芮之訟,「歸妹」為殷商的帝乙嫁女兒至周……。
- 閱讀內文 about 周初歷史「關鍵字」與易經卦名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易經》六十四卦有些卦名可能與周初歷史的一些「關鍵字」有關。例如,見到「豐」字,可能讓人聯想到文王作豐邑,「訟」為文王斷虞芮之訟,「歸妹」為殷商的帝乙嫁女兒至周……。
《易經》中有三處提及「小子」:
我原先的注解,將隨卦中的小子解釋為小輩,或小孩。而漸卦中的小子,則與小人混為一談。這樣的解釋,大致上也只是跟隨先儒的註解。
但再進一步深究周朝時的語言習慣來看,這樣的解釋可能不是很洽當,特別是漸卦的爻辭。
正規的易經教育裡,理應把揲蓍放在第一堂課。學會揲蓍之後,才開始讀經。因為只有了解古人如何使用《易經》才能夠意會到經文在講什麼。但揲蓍法很難學,操作起來更是麻煩,所以很多習易者往往好不容易才學會之後,很快就又全忘了。大衍布將揲蓍法的流程視覺化,不但讓揲蓍法更容易學習與操作,也讓習易者能夠輕易了解揲蓍過程當中的數字變化。
《易經真八卦》一書分上、下冊,近一千頁,總共有三十六萬字,幾乎將《易經》八卦的所有重要問題都涵蓋在內,也因此部份內容不免艱深而瑣碎,並不是那麼容易閱讀。
本文希望為讀者理出一個頭緒,在買進這本書之後,閱讀時更能夠得心應手。
本書主要目標是要重建原始《周易》的八卦符號語言。理論上,讀完本書之後,讀者將具備運用八卦符號來解讀《易經》經文的能力,還能夠在日常的占卦上,運用八卦符號的推演方式來解讀卦象。
人生真八卦,上至國事、下至家事、人事,多少心事與誰話分明?尋尋覓覓,解藥在何方 ? 那回頭最大寶藏竟在易經,從自強不息、否極泰來到頤養天年,人生酸甜苦辣盡在其中。易經這人、事、時、地、物的時空模擬器,應用八卦演算與演繹,推衍可能事態演變,從此人生不再跌跌撞撞!奉元易經讀書會值此新書推廣期間(一發表即在博客來熱銷,登上宗教排行榜),特邀郭老師分享,會後有機會簽書及合影的機會。【Bonus】預先報名,將有機會獲得易學網占卜牌喔!
免費易經公益講座,介紹易經的由來及其讀法,並加入現代應用觀點,本次講座,主講者將精闢解讀《易經》裡六個卦:【晉】,【明夷】,【姤】,【夬】,【剝】,【復】。即使不報名也歡迎來參加! 但請盡量先報名,以保證座位及利於之後的聯係。
就《周易》的卦義來看,損有簡省之義。卦辭在講簡省之道,即使在重隆盛的祭祀場合也有它的時機,如春夏之禴祭。但簡省的祭祀當要有誠心,所謂去飾以存其誠。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依老子看法,損是一種修道功夫,「損之又損,以至於無」,把人生中所有不需要的東西全都捨棄了,最後剩下什麼,那就是道。而益則是學習的功夫,不斷的增加自己所缺乏的,豐富自己的學識內涵。
先秦時期,孔子儒門教育有易、詩、書、禮、樂,春秋,所謂的「六藝」(或作「六蓺」),《史記》中有時會稱「六藝」為「六經」。司馬遷與孟喜大概都處漢初之時,與孔穎達說的「前漢孟喜本云分上下經」的時間差不多。因此大致可確定,《周易》稱「經」就是在漢初的時候。
就形式上來說,經學原本就起源於漢代,因此《周易》始稱「經」理應也是源自於漢初。六經之稱經,應該都是在這時候開始。
2005年,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副教授董珊在杭州看到一件私人收藏的銅戈,上面有數字卦,以及可能是目前為止最古老的《周易》爻辭文字發現。上面的卦象與銘文為:「一六一一一六,曰:鼎趾顛;鼎黃耳,奠趾。五六一一五八,吝。」鼎卦戈的解讀,有兩種極端的可能,不管是那一種可能,都是易學上的大發現。只不過,面對這樣一個孤立而缺乏旁證的文物,許多基本事實在未被釐清之前,其文字與卦象的意義就無法確立。